他没有丝毫犹豫,拿起桌上的老式电话机,摇通了县纪委的号码,声音平静得像暴风雨前的海面:“县纪委吗?我是清溪镇路远。市纪委的‘提醒’我收到了。野马涧工程所有招标,全程在县镇两级纪检同志的眼皮子底下,录像、记录、公示,一样不缺。资料就在指挥部档案室,锁得好好的。我路远,还有指挥部的所有人,随时恭候组织来查。清者自清。”
市纪委的核查小组悄无声息地来了。没有警笛,没有阵仗,只有几个面容冷峻、眼神锐利的人。他们像精密的仪器,一头扎进野马涧工程的档案堆里,调取所有招投标文件;约谈指挥部成员、评标专家、所有参与投标的老板(包括“顺发建材”那个一脸憨厚、实则精明的刘老板);甚至跑到工地上,找了几个正在啃冷馒头的民工,问他们知不知道砂石料是哪来的,有没有听说什么猫腻。
路远没拦着,也没刻意讨好。他照常天不亮就去工地,一身泥一身水,和工人们一起对付那顽固的渗水。晚上回来,办公室的灯照样亮到深夜,处理那些永远处理不完的“家长里短”和县里压下来的文件。周海脸上的笑容似乎更“和煦”了,言语间也多了几分“关切”:“路书记,市里来人了?要不要我出面协调一下?这节骨眼上,可不能影响工程进度啊。”
“谢谢周镇长关心。”路远头也不抬,在文件上签下名字,“该配合的配合,该干活的干活。工程耽误不了。”
核查持续了十来天。结束时,核查小组的组长在市纪委同志和路远、周海面前,言简意赅地宣布了结论:“匿名反映路远同志在野马涧工程招标中存在倾向性问题,经查无实据。招标过程符合规定,程序透明,结果有效。” 没有多余的褒奖,只有一句冰冷的“查无实据”,却足以扫清阴霾。
消息不胫而走。清溪镇的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多了些议论:
“我就说嘛!路书记不是那种人!”
“市里都查过了,干干净净!那些嚼舌根的,就该烂舌头!”
“赵家那帮王八蛋倒台了,还有人想兴风作浪?呸!”
路远走在街上,能感觉到那些目光里的温度回来了几分,多了些沉甸甸的信赖。但他心里没有半点轻松。他知道,这不过是第一道淬火。真正的考验,是这日复一日的重压,是这泥泞中前行的每一步,是这权柄与诱惑交织的复杂棋局,他能否站得更直,走得更稳?
深夜,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窗外,清溪镇的灯火稀疏而寂寥,远处野马涧工地上,几盏探照灯顽强地刺破黑暗,像不屈的眼睛。他摊开笔记本,借着昏黄的台灯,开始勾画清溪镇村小下一步的改造计划——教育,是他心里另一条必须打通的路。余烬未冷,征途正长,他的脊梁,在无声的淬炼中,正一点点变得更加坚硬。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途:青云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