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们吃了吗?”林晓睁大眼睛问。
“吃了,就着雪水吃的,”王建国笑着说,“虽然凉,但心里热乎——羊群没丢,边境没出事,比吃什么都香。”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连窗外的风雪声都好像小了些。古丽忽然说:“爷爷,我们把这些故事记在日志里吧,以后别人看到,就知道当年你们有多不容易了。”
“好啊,”张明远点点头,拿起钢笔,在日志本上写下:“冬夜守岗,忆往昔风雪,更知今日安稳可贵。老兵与少年,共守一盏灯,同护一块碑。——张明远”
王建国也接过笔,添了一句:“灯笼不灭,精神不冷。——王建国”
夜深了,孩子们渐渐有了困意。张明远把带来的厚被子铺在岗亭的角落,让三个孩子挤在一起睡。辰辰躺下后,却睡不着,眼睛盯着桌上的马灯和日志本。灯光忽明忽暗,照在日志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好像每一个字都在眨眼睛。
他悄悄爬起来,拿起钢笔,借着微弱的光,又写下一段:“张爷爷说,守岗的人心要热。今晚喝了王奶奶的奶茶,听了老故事,我心里暖暖的。灯笼亮着,界碑安着,我们睡着,真好。——辰辰 深夜”
写完,他轻手轻脚地躺下,把军大衣盖在小伙伴身上。岗亭里很静,只有煤炉里的火苗偶尔发出“噼啪”的声响,还有窗外风雪掠过柠条苗的沙沙声。
不知过了多久,辰辰被一阵轻微的响动吵醒。他睁开眼,看到岗亭门口站着一个人影,正借着马灯光看日志本。是刘志强!他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身上落满了雪。
“刘爷爷?”辰辰小声喊。
刘志强回头,比了个嘘的手势:“吵醒你啦?我刚巡逻回来,过来看看你们。给你们带了点热粥。”他把保温桶放在桌上,“天快亮了,喝口热粥,暖和暖和。”
辰辰爬起来,看到刘志强的眉毛和胡子上都结了冰,棉鞋上也沾着厚厚的雪。“爷爷,您巡逻了一整夜吗?”
“嗯,”刘志强搓着手,坐在炉边烤火,“这几天雪大,得多盯着点。刚才路过岗亭,看到灯还亮着,就知道你们守得好好的。”他拿起日志本,翻到最新的几页,看到老兵们写的话,还有孩子们的记录,忍不住笑了:“写得好,把冬夜的滋味都写出来了。”
天快亮时,风雪终于停了。东方的天际泛起一抹淡淡的鱼肚白,透过窗户照进岗亭里,把日志本上的字迹照得格外清晰。孩子们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跑到门口一看——雪停了,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界碑上积着一层厚雪,像披了件银衣;岗亭旁的柠条苗,被雪压弯了腰,却依然倔强地挺着枝桠。
“快,我们去扫雪!”辰辰拿起门口的小扫帚,率先冲了出去。孩子们跟着他,小心翼翼地把界碑上的雪扫掉,露出“中国”两个鲜红的大字;又把岗亭周围的雪堆到一起,堆成一个小小的雪人,雪人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像在站岗。
张明远、王建国和刘志强看着孩子们的身影,站在门口相视而笑。刘志强说:“你看他们,越来越有守岗人的样子了。”
“是啊,”张明远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这冬夜的灯,没白亮;我们讲的故事,没白说。精神这东西,就是这么一代代传下来的。”
太阳慢慢升起来,金色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辰辰回到岗亭里,翻开日志本,写下守夜的最后一笔:“雪停了,天放晴,我们扫了界碑上的雪,堆了个小雪人站岗。冬夜的灯没灭,守护的人没睡,新的一天,界碑安好。——辰辰 清晨”
写完,他合上日志本,和林晓、古丽一起,对着界碑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阳光透过岗亭的窗户,照在他们身上,也照在桌上的老马灯和厚厚的日志本上。那盏灯,在冬夜里亮了一夜,不仅照亮了岗亭里的方寸天地,更照亮了孩子们心里关于守护的信念。
而这本《戍边守护日志》,又添了几页新的内容——有冬夜的风雪,有老兵的故事,有灯笼的微光,还有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它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灯火,在南疆的冬夜里,在一代又一代守护人的心里,永远亮着,温暖而坚定。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