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春风带着暖意漫过边境线时,戍边精神岗旁的柠条苗已抽展出新的枝丫,去年撒下的格桑花籽也在冻土下悄悄鼓芽。辰辰攥着一张泛黄的纸,蹲在界碑旁反复摩挲——那是陈峰爷爷当年的巡逻路线图,边角被岁月磨得发毛,上面用红笔圈着的“三号界碑”,正是他眼前这尊青灰色的石碑。
“辰辰,都准备好了吗?”小木拉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整洁的校服,手里捧着一个铺着红布的木盒,里面静静躺着那枚老兵们传下来的“戍边纪念章”。今天是“戍边故事新小队”的入队仪式,也是辰辰正式接过“日志守护权”的日子,张明远特意把陈峰的旧地图找出来,说要给孩子们办一场“有仪式感的传承礼”。
岗亭周围已经聚满了人:张明远、王建国、刘志强三位老兵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胸前的军功章在阳光下闪着光;小艾克拜尔带着志愿者们挂起了红灯笼,灯笼上写着“传承戍边志,少年勇担当”;古丽娜扎举着相机,要把这一幕记录下来;附近的牧民和南疆小学的师生也来了,人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辰辰赶紧站起来,把旧地图叠好放进怀里,跑到张明远身边:“张爷爷,地图我带来了,您说要教我们认巡逻路线?”
张明远点点头,牵着他的手走到界碑前,从怀里掏出另一张新绘的地图,铺在岗亭的石桌上:“这张是现在的巡逻路线,你看,当年我们走的土路,现在都修了马道;当年要翻三座山才能到的观测点,现在有了信号塔。但不管路怎么变,守护界碑的心不能变。”他用手指着旧地图上的红圈,“你陈峰爷爷当年,就是沿着这条线巡逻,每次到界碑前,都要摸一摸‘中国’这两个字,再在日志上写下‘边境无异常’。”
人群安静下来,孩子们围在石桌旁,睁大眼睛看着两张地图。林晓指着旧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划痕:“张爷爷,这些划痕是怎么来的?”
“是常年翻折磨出来的,”王建国接过话头,声音里带着岁月的厚重,“当年这张图揣在怀里,跟着我们风吹日晒、趟河翻山,边角磨破了就用布缝上,后来缝补的地方又磨破,就这么陪着我们守了十几年。”他看向辰辰,“今天把它交给你,就是要你记住,每一条巡逻路线,都藏着戍边人的责任。”
辰辰郑重地接过旧地图,指尖触到那些深浅不一的划痕,忽然觉得手里的纸重若千钧。他学着老兵的样子,把地图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仿佛这样就能接住前辈们传递过来的力量。
入队仪式正式开始了。小木拉提站在界碑前,高声宣读新队员名单:“现在,有请新队员上前,接过戍边日志和纪念章!”
辰辰和另外四位新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一步步走到岗亭前。张明远拿起那本厚厚的《戍边守护日志》,郑重地递到辰辰手里:“这日志本,记录着界碑旁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故事,从今天起,你就是它的新守护者,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把每天的守护都认真记下来。”
“我保证!”辰辰挺直小身板,声音响亮,“会好好记录,不让日志本空一页,不让界碑旁的故事断一章!”
王建国则从木盒里取出“戍边纪念章”,一一别在新队员的胸前。纪念章是铜制的,上面刻着界碑和格桑花的图案,背面刻着“守护传承”四个字。“这枚章,是用老哨所的旧铜片熔铸的,”他摸着辰辰胸前的纪念章,“上面有老戍边人的温度,以后就靠你们,把这份温度传下去。”
刘志强走到孩子们身边,手里拿着那盏老马灯:“现在,我带你们走一遍‘迷你巡逻线’,从岗亭到界碑,再到柠条丛,这是你们的‘责任区’,以后每天都要仔细查看。”
孩子们跟着刘志强,迈着整齐的步伐往前走。刘志强走在最前面,像当年带新兵一样,一边走一边讲解:“这里是界碑的基座,要注意有没有松动;那边的柠条丛,要看看有没有被牲畜踩踏;岗亭的门窗,每天都要检查是否完好……”
辰辰走在队伍里,眼睛紧紧盯着脚下的路,又不时抬头望向界碑。阳光洒在他胸前的纪念章上,反射出细碎的光,和界碑上的字交相辉映。他忽然明白,这短短的巡逻路,走的不仅是脚步,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坚守。
巡逻回来,孩子们围坐在岗亭旁,听阿依古丽奶奶讲当年的故事。“我年轻时,常给哨所的战士们送奶茶,”奶奶坐在石头上,手里转着纺车,“有一次下大雨,河水涨了,战士们怕巡逻路线被冲断,冒着雨去加固河堤,浑身都湿透了,却笑着说‘只要界碑没事,我们就没事’。”
一位牧民大叔也站出来,指着远处的雪山:“那年暴风雪,我的羊群被困在边境线上,是张爷爷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踩着齐腰深的雪把羊群赶回来,自己却冻得发烧。这些事,我们牧民都记在心里,也会讲给我们的孩子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