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计划”的争议尚未完全平息,另一项关乎基地生死存亡的重任,已迫在眉睫地落在了石震的肩头——组建一支真正能打、能应对未知威胁的军事力量。第三勘探小队的诡异失踪,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每个基地成员的心头。火星的宁静之下,潜藏着超出人类认知的危险。
林宸的命令简洁而明确:“以现有安保力量为基础,吸纳有潜力的修行者与技术人员,组建‘星穹军’。不拘一格,但要绝对可靠。装备、战法、训练,皆要契合火星环境,融合科技与修真之长。给你三个月,我要看到一支可战之兵的雏形。”
石震,这位前华夏太空军大校,如今的星穹宗外门长老、安保总负责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却也燃烧起久违的斗志。他明白,这绝非地球上的军队建设,而是要打造一支前所未有的、属于星际时代的武装。
征兵令通过“太虚”网络发布,条件苛刻:优异的身体素质、坚定的意志、至少练气中期以上的修为或拥有特殊技术背景(如驾驶、工程、电子战)。响应者远超预期,不仅有原安保队员和宗门弟子,许多来自地球各国的前军人、工程师甚至科学家都报了名,他们深知,在这片孤寂的星球,强大的武力是生存的最基本保障。
筛选过程严格而高效。最终,五百人从数千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组成了星穹军的第一批骨干。
冲突,从建军第一天起就无处不在。
最大的冲突来自于理念与纪律。
以石震为首的、来自地球现代军队体系的军官们,强调绝对服从、标准化流程、协同作战、纪律高于一切。他们要求令行禁止,整齐划一,一切行动必须符合战术手册。
而宗门出身的修士们,尤其是那些天赋较高、习惯了个人修炼、追求逍遥自在的弟子,则对繁琐的纪律和集体行动感到极度不适。他们更信赖个人的修为和临场反应,认为战术应该灵活多变,而非墨守成规。
一次队列训练中,一名内门弟子因觉得“踏步走”毫无意义且浪费时间,竟自行离队演练剑法,引发教官(一名前北约特种部队军官)的严厉呵斥,双方险些发生冲突。
“我们是修士!不是木偶!时间应该用在修炼上,而不是走这些无聊的形式!”那弟子愤愤不平。 “军队不是宗门!没有纪律,就是一盘散沙!个人再强,在战场上也会被集火干掉!”教官寸步不让。
类似的摩擦在日常训练中屡见不鲜。不同国家军人带来的不同军事文化(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俄式的粗犷强硬、中式的强调纪律与谋略)也需要时间磨合。
石震采取了铁腕与怀柔并施的策略。他请林宸出面,明确宗门弟子在军中必须暂时放下散漫,服从军令,违者严惩不贷。同时,他也尊重修士的特点,开设特战小队,给予一定的战术自由度,并让修士军官参与战术制定,将修真手段融入现代战术之中。
装备的融合是另一大挑战。
基地的工坊全力运转,为星穹军打造新式装备。动力装甲不再是地球上的纯科技造物,内部铭刻了“轻身”、“巨力”、“坚韧”等基础符文,关节处安装了微型的“反重力符阵”以更好地适应火星低重力环境,能源核心则采用了小型的“聚变-真元”双模供能系统,既能用常规能源,也能由修为高深的士兵直接注入真元驱动,甚至在关键时刻超载运行。
单兵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传统的电磁步枪,但子弹头刻上了“破甲”、“爆裂”符文;有试验性的等离子枪,需要使用者拥有一定的火系真元亲和力才能稳定操控;更有为修士量身定制的“飞剑-浮游炮”组合,飞剑由心神操控,辅以微型浮游炮提供火力支援。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在研发中的重型支援武器——“真元-电磁”混合炮。它结合了电磁轨道炮的加速原理和符文阵法对能量的汇聚增幅效应,理论上可以将注入的真元或能量电池的电能,转化为威力远超常规武器的恐怖一击。
训练场则设在了基地外一片特意划出的、地形复杂的荒原。火星的低重力环境既是优势也是挑战。士兵们可以跳得更高、负重更强,但射击弹道、运动惯性、协同配合都需要重新摸索,时常发生跳起后失控撞在一起,或是狙击手因重力计算错误而脱靶的尴尬情况。
石震引入了极端环境训练。士兵们需要在不借助维生系统的情况下,仅凭修为和简易装备在模拟沙暴、极寒、低氧的环境中生存和作战;需要在模拟第三勘探小队遭遇的强引力干扰环境下保持队形;甚至需要进入那个令人不安的、发出幻听的峡谷进行适应性训练(当然是在绝对安全保障和短时间暴露下)。
伤亡,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名急于求成的修士在尝试超载动力装甲时,真元失控,引发核心过载爆炸,当场重伤;一支小队在夜间野外生存训练时,遭遇突如其来的剧烈沙尘暴,一名队员失踪,一天后才被搜救队从沙堆中挖出,已是奄奄一息;更有数人在进行高强度精神抗干扰训练后,出现了短暂的精神失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修炼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星穹修炼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