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丰国际”陈经理的奔驰车卷起的烟尘尚未落定,路远办公室的电话便像索命符般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县府办。
“路远同志吗?我赵东升。”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听说港丰国际对你们茶厂很有兴趣?这是好事啊!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县里全力支持!你要抓住机遇,尽快促成合作!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嘛,改制是为了发展,不拘泥于形式!”
路远握着话筒,指节发白。赵东升的“支持”,更像是一道不容置疑的命令,其急切的态度,与陈经理如出一辙,印证了他心中最坏的猜测——这“港丰”,恐怕就是赵东升抛出的诱饵,甚至是他白手套的马甲!目的就是趁茶厂遭遇火灾、最虚弱的时候,以“救命”之名,行鲸吞之实,彻底掐灭清溪镇自主造血的火苗!
“赵县长,”路远的声音保持着克制,“港丰的条件确实优厚,但涉及控股权变更,必须经过股东代表大会表决,这是改制方案定下的规矩,也是对所有股东负责。我们会尽快召开会议,充分讨论。”
“讨论?还讨论什么!”赵东升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明显的不悦,“路远!你不要因小失大!清溪镇什么情况你不清楚?欠着一屁股债!茶厂现在又遭了灾!港丰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那是雪中送炭!你还端什么架子?讲什么程序?耽误了投资,影响了全县招商引资的大局,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责任我担着!”路远的火气也上来了,语气斩钉截铁,“程序正义,是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如果港丰真有诚意,等几天股东会又何妨?如果连这点时间都等不了,那这‘诚意’恐怕也值得商榷!赵县长,清溪茶厂是清溪镇集体的心血,不是谁想拿就能拿走的!” 说完,不等赵东升咆哮,他直接挂断了电话。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老徐和苏晓棠都担忧地看着他。路远胸口起伏,他知道,与赵东升的正面冲突,已经不可避免。而对方的手段,绝不会止于电话里的训斥。
赵东升的反击,迅疾而狠辣,直击要害。
仅仅两天后,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亲自打来电话,语气为难但态度坚决:“路书记,实在抱歉啊!县里…呃…对乡镇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像清溪茶厂这样刚经历火灾、资产状况不稳定的企业…你们之前申请的50万流动资金贷款,恐怕…批不了了!之前的贷款,也请尽快筹措资金,按时归还,否则…”
断贷!这对急需资金收购茶青、支付工人工资、修复火灾损失、维持运转的茶厂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没有流动资金,茶厂立刻就会陷入停产停工的绝境!
县电视台的“聚焦民生”栏目突然播出了一期专题报道:《清溪茶厂改制迷局:是涅盘重生,还是国资流失?》。节目看似客观,实则暗藏杀机:
报道重点渲染茶厂火灾损失惨重、资不抵债的困境。
采访了几个对改制方案“不理解”、“担心吃亏”的老工人(后来证实是被刘大奎余党煽动的)。
暗示路远拒绝港丰注资是“思想僵化”、“不顾工人死活”、“可能暗藏私心”。
最后,主持人意味深长地点评:“企业改制,目的是激发活力,造福一方。但如何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在引进资本的同时,守护好本土产业和工人的利益?这考验着地方主政者的智慧和担当。”
这期节目在清溪镇乃至全县都引发了轩然大波。不明真相的群众议论纷纷,工人们人心浮动,股东们忧心忡忡。路远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面对汹涌的舆论和致命的断贷,路远没有坐以待毙。他深知,破局的关键,在于证明清溪野茶的价值,在于赢得市场的认可,在于凝聚人心!
路远顶着压力,再次召开全厂职工和股东代表大会。他没有回避困难,坦诚公布了火灾损失和断贷危机,但也展示了最新的订单(虽然量不大但价格优厚)和客户反馈。他拿出苏晓棠精心设计的、带有“清溪野茶”新LOGO和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的包装样品。
“大家看!”路远举起一盒包装精美的茶叶,“这是我们的新茶!用野茶岭最好的明前芽尖,按李教授的新工艺,由我们自己的工人精心制作!它的品质,值这个价!港丰为什么急着要买?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的潜力!看到了清溪野茶真正的价值!”
他目光扫过众人:“断贷,是有人想逼死我们!舆论,是有人想搞臭我们!但只要我们手里有真正的好茶,只要我们人心不散,清溪茶厂就死不了!我路远在这里立誓:就算砸锅卖铁,去借高利贷,工人的工资,茶农的茶青款,我一分不会少!茶厂,必须活下去!”
路远的坦诚和担当,以及那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新包装和订单),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军心。工人们选择了相信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途:青云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