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更长一点,有些事我就能做到的。”
白嫂子插言,“对,小杨,先一步步来,这样你林哥工作也好开展。”
杨志才哈哈一笑,“秤不离砣 公不离母。嫂子真是,随时想到我林哥的呀!”
白红梅白了他一眼。
杨志才接着说道,“林哥是个有大发展的人,品性又好。既然我们有这个缘分,以后需要我做的,弟弟我一定义不容辞!”
林姐和白嫂子这才会心的笑了起来。
大约两点钟,父亲午睡也起来了。
考虑到他60多岁了,杨志才并没有催他出发,可能心里有事,没睡够就出来了。
和蒋蔓到压水井边,洗了把冷水脸,立刻神清气爽了。
杨志才还邀请林姐、白嫂子过来试一下。这是家族几百年历史的老井,改造而来,冬暖夏凉。
林姐她俩一试,也觉得很神奇。
杨志才只好,以古人智慧来解释了。
等林姐开车,父亲在副驾驶指路,杨志才则到后排与白嫂子、蒋蔓坐在一起。
说起来白河最远,实际上就是解放镇的一个村子,大约5公里的路程。
父亲介绍说,白河族人大约在200多人,住得相对集中。
主事族老杨为中,还有位族老杨为坤,也就是昨天和他喝茶的两位。
大家边走边聊,很快就到白河村。
父亲来过多次,还是比较熟。但主事的叔公,杨为中不在,就去到族老杨为坤家去。
路过宗亲会族叔杨励森家,父亲喊了一嗓子,说到坤叔家汇合,就先过去了。
还好,族老在家,父亲先下车,直奔叔公家去。清明杨志才是见过的,现在看到人,自然对上号。
带着蒋蔓去叫了“叔公”,父亲则把过来的目的,简单地说了下。
这时族叔杨励森也到了。
两人小声说了几句,就决定了人选,先去堂哥杨志兴家。
上午白嫂子、林姐他们已经见识过苦难,所以这次并没有太大异样。
走了有10分钟,幸好现在天气不热,都还能接受。
沿路也有杨氏族人打招呼,没有高林那么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参加过清明会。
励森叔倒是光棍,边走边大声介绍,杨志才他们来的目的。到地方时,队伍扩大到了近20人。
纵然是有心理准备,杨志才还是心里一沉。
两间土砖茅房,后面半截土墙,围了个猪圈带茅厕。
一间做正房兼卧室,一间为厨房。正房里除了床,一口柜子,一张小方桌,凳子只看到两个。
厨房里垒了个柴火灶,两口锅,除了几个碗,啥都没看见。
90年代后期了,土砖茅草房,什么概念。已经不是穷,而是非常穷的表现。
蒋蔓说,只有在猪圈里看到,两头小猪,算是这个家主要的财产。
励森叔跑到屋后,拉回一个一瘸一拐走路,头发像草窝,可能只有1.5米高的,很瘦小的中年男子,就是主角杨志兴。
边走边“呜哩哇啦”的比划着什么,旁边的坤叔公补充:还是个哑巴。
杨志才无语,没法交流啊!
身边的叔伯兄弟介绍,杨志才知道了一些情况。
志兴哥今年47岁,未婚是肯定的。从生下来就是哑巴,大约6岁左右,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就成这个样子。
父母十几年前都不在了,只剩他一个人。做不了活儿,也是把田地租给人种,一年秤点稻谷给他。
为中叔公做主,把其它族人的自留地(解放后分给农民的自家私地,不大),换在了他家屋后。
平常他种点蔬菜,或清饲料。每年喂一两条猪,卖钱补贴过日子。
家里缺粮,青草喂养的猪,基本上一年才100多斤, 卖不了几个钱,所以日子很艰难。
励森叔和他比划半天,也不知道他听懂没有。
杨志才无奈,直接把他划到,特困救助对象里。
马上就有救济了,父亲给了饼干糖果,她示意蒋蔓给300即可,林姐也是爱心泛滥(车上说好不要她出了),仍然拿出200,全交给了志兴堂哥。
把他感动得眼泪不停的掉。
林姐低声给他说,“看到这样的残疾人,不给点什么,心里真过不去。”
离开杨志兴家,队伍转向北,向族叔杨励发家去,即第二户。
路上,父亲低声和坤叔公、励森叔说话。杨志才估计,在说救助计划的事。
三分钟左右,就到了。
看外观房子有6间砖瓦房,样子还不错。
励森叔说,“励发哥是个石匠,早年家境不错,可惜在上山采石时,被压断了右腿,瘫痪12年了。”
“家里修房用完了积蓄,出了这个事,女儿和儿子都孝顺,可是连续医疗了这么多年。病不见好,屁股上的债却越来越多,太难了。”
听闻主脉来人,励发叔的老婆,和儿子杨志良一家,都在门口迎接。
杨志才初看,都是本分人。
等一众人在院内坐下,坤叔公和父亲一行去了里屋,看望励发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