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杨志林,今年都30多岁了。因为少年时候得白内障,被乡村庸医做手术,差点瞎了眼。
目前,眼睛影影倬倬,只能模糊看个影子。
平常就是看个门,其余什么都做不了。
他喜欢听歌,这时正摸索着向杨志才走来,问他买新光碟回来没有,说春节买回来的碟子,已经在三哥买的VCD上,听了很多遍了。
感觉到这熟悉的味道,杨志才借口把酒和烟,放在里屋,走了进去。
家的感觉,单薄的母亲,已经双鬓斑白的父亲,重回27年前的自己,怎么不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过了2分钟左右,杨志才擦干眼泪,才尽量平静的出现在堂屋。
饭菜简单,除了杨志才买的凉拌肉外,几乎是各种素菜。
从小吃苦长大的母亲当家,生活是很节俭的;这个是执念,一辈子改不了。
目前家里的情况是,务农。
父亲脑袋活,家族关系好,时不时还会做点生意。
早年间,承包过已经属于集体产业的家族果园很多年,是家里的顶梁柱。
三哥七年多前结婚,因为杨志才和他哥都走出了农村,没有分家单过。
大姐杨春秀,早已结婚,姐夫方正礼为雷公乡招聘干部,农办工作。
大姐就在镇上开了个便利店,育有两子,方林、方扬。
今天杨志才回来时间紧 ,没到她大姐家去。
哥杨志平在红旗镇(以前的红旗乡)初中教书,大嫂向红梅,语文教师,开朗大方,对家里老小特别好,颇有长嫂如母之风。育有一子:杨恒夏。
二姐杨二苗,在外面打工,一说 在浙江,一说在广东,因为没有电话,也没有发电报回来,有几年不知消息。
饭桌上,一家6口人,二哥因为看不到,基本上是饭菜盛好,端给他,所以不上桌。
听父亲说,下午哥嫂要回来,杨志才没多说话。
只是含糊说,晚上有事给大家说,就没再说话。
吃过饭,自己情绪一直没有稳定下来,杨志才推说早上起来得太早,又赶了4小时的车,太累了,得睡一觉再说。
于是,到了最西端自己的房间,不大,里面是一张老式木板床。
他很少回来,为了防灰尘,母亲还把蚊帐挂起的。
床的左侧新添了去年才打的衣柜,大概3米长2米多高,家族里堂哥是木匠,木料是自家的,给了点人工费和油漆费,价格便宜。
靠外面窗户边,依然是自己一直学习的老书桌,一把椅子,放了杨志才的洗漱用品,抽屉里随时有纸笔,方便记事写字。
墙上挂了一幅,中川美院 同学赠送的留念 作品:秋天小山岗上 ,有一条弯弯绕绕的路,还有几个人在向 山顶攀登。
杨志才觉得寓意好,就放在了家里,算是给这农家房间,增加了点书卷气。
躺到床上,回忆着儿时的点点滴滴。不知是确实有点疲倦,还是在自己熟悉的床上,竟很快熟睡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居然已经下午4点多了。
杨志才起床开门,家里有些细碎的农活儿,所以没人;只有小侄女一人,在堂屋里做作业,也没去打扰她。
在压水井里搞了点水,清澈透凉,洗了把脸,人马上就清醒了。
.
杨思颖4岁半读书,和杨志才一样非常有天赋。
前世初中,在他哥杨志平的普通 中学 上学,以灵川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南江中学。
高中毕业 ,以超 重点线70多分的成绩考入 武汉大学 新闻系。
毕业后,在某出版社 工作,一切安好。
当然,杨志才重生回来,后面她的人生轨迹肯定会改变。
和侄女说了声,出门走走。
杨志才信步走向,离家大约300米的小山坡。
这里就是传承了,300多年的家族果园,大约有5、6亩的样子。 依山坡地势而建,还囊括了周边2、3亩耕地。
先祖300多年前,携一正一侧两位妻妾,及5个儿子、儿媳从湖广迁居过来。
不久,栽下了无数的梨树、李树和桃树(家谱记载),经过这么久的风风雨雨,硕果仅存7、8棵老树。
并入集体的50年代,在外面移栽了几百棵梨树,兴旺到杨志才父亲承包的90年代初。
后面大量的优质果类品种上市,家族果园的产品,在竞争上完全落了下乘,渐渐地没有了市场。
现在杨志才眼中的梨园,已经有3年多没有人承包打理了。
老树的枯枝或掉落地上,或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很突兀。
树龄40多年的,不知品种梨树们。
没有截枝和修剪,已经长到5米以上的高度,全废了。
看管梨园的土房子,也不知什么时候垮塌了。
地面上,各种杂草疯狂无序生长,即使刚长出嫩叶,也已经密如蛛网,人几乎没法过。
更别说枝繁叶茂的5、6月份是什么状况了。
杨志才坐在一根,倒塌的梨树枯枝上,看着这衰败的景象。
再想想小时候每到3月中旬,漫山的白色梨花盛开,怎么看怎么美
待到再过几天,桃树又渐次开花,红白掩映,在他眼中,那就是盛世美景。
每当他回想家乡的美好;梨园景色,不管怎样,都会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认真思考了会儿,杨志才暗暗下定了决心。
于是不再留恋,掉转头,慢慢往家里走去。
喜欢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