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有时候会在粥里加几颗红枣,有时候会放一小把枸杞,岐大夫说这些都是性平的食材,能辅助补血,不影响药效。李姐的舌苔慢慢变好了,齿痕也淡了很多,去岐仁堂复诊时,脉象也比以前有力多了。
“土地慢慢变肥沃了,种子就能扎稳根了。”岐大夫笑着说,“不用整天躺着,适当活动活动,有助于脾胃运化,气血流通得更好,对胎儿更有利。”
李姐听了岐大夫的话,不再整天卧床,每天早上喝完粥,就去小区花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以前她总觉得小腹发凉,喝了一个月粥后,那种冰凉的感觉彻底消失了,肚子里暖暖的,偶尔能感觉到轻微的胎动,心里踏实了不少。
周围的邻居知道她又怀孕了,都替她捏把汗,毕竟前两次的经历太让人揪心。有个阿姨好心劝她:“还是去医院开点保胎药吧,光喝粥哪行?万一又出问题咋办?”
李姐这回却很笃定:“岐大夫说了,我这是脾胃虚,得慢慢养。这粥喝着舒服,比啥药都管用。”
就这样,李姐每天喝着鸡汤粥,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就过了三个月的“坎”,肚子也慢慢大了起来。到了孕中期,她的气色越来越好,脸颊透着健康的红晕,以前的失眠、乏力这些毛病都没了,每次去医院产检,医生都说胎儿发育得很好。
转眼到了年底,李姐顺利生下了一个七斤多的胖小子,哭声洪亮,身体结实得很。出院那天,老周特意提着一篮水果来到岐仁堂,激动得话都说不连贯:“岐大夫,太谢谢您了!您这一碗粥,可真是救了我们家啊!要是按以前那样硬灌药,说不定现在还在遭罪呢!”
岐大夫看着抱在怀里的小家伙,笑着说:“不用谢我,要谢就谢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很多时候,最平常的食材里,藏着最有效的养生之道。现在很多人怀孩子,总想着靠药物保胎,却忘了脾胃是根本。脾胃养好了,气血充足了,胎儿自然就能安安稳稳地长大。”
围观的街坊邻居都啧啧称奇,纷纷打听这道“保胎粥”的做法。岐大夫索性把注意事项写在了岐仁堂门口的小黑板上:老母鸡需散养三年以上,清水慢炖去油;红谷、小黄米需当年新米,熬粥时火候要足,至米油浓稠为佳;忌放辛辣、生冷、酒物,以免动胎气。
后来,小区里不少备孕或者孕期脾胃虚弱的孕妈,都照着岐大夫的方法做鸡汤粥喝,效果都很不错。有个上班族孕妈,没时间每天炖鸡汤,就周末炖上一大锅,分装在保鲜盒里冷冻,每天早上拿出来加热,再加点小米煮成粥,既方便又管用。
李姐抱着孩子来复诊的时候,看着岐仁堂里来来往往的病人,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中医神秘兮兮的,没想到最管用的方子,竟然就是厨房里最常见的东西。岐大夫,您这真是把中医的智慧融入到生活里了。”
岐大夫笑着说:“中医本来就源于生活,《温热论》里说‘食养尽之’,对于慢性病,食补往往比药补更温和、更有效。尤其是孕妇,身体敏感,能用食物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用药。养胎先养脾,脾旺则气血足,气血足则胎元固,这就是最朴素的保胎道理。”
阳光透过岐仁堂的窗棂,洒在诊桌前的药柜上,那些装着中药材的抽屉整齐排列,而窗外巷口的菜市场里,老母鸡的啼叫、小米的清香,与岐仁堂的药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最烟火气的养生图景。这碗看似普通的鸡汤红谷小米粥,不仅破了李姐的滑胎魔咒,更藏着中医“补胎不如补土,养儿先养娘”的千古智慧,在现代都市的烟火气里,静静延续着它的温暖力量。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