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庆虽然是明哲的单脉,但保庆比他老子媳妇多,比他老子能生孩子。保庆娶了三个媳妇,三个媳妇,一共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子子孙孙,无限繁衍。
窥一斑而知全豹。单凭是从刘保庆这一支脉上,就足以见得,刘氏家族的强大繁衍力。以至于后来,大梨园村的刘氏家族,成为整个村子,第一大家族,人口占到全村的近一半。
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农村,男性往往决定了,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贫富兴衰和社会地位。家里有男丁,首先要满足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没有子嗣,就是与传宗接代的思想相悖,是无后为大的不孝。
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局限性。老祖宗那时候想的也对,家里没有男丁,谁来耕地?谁来种田?谁来履行官老爷的徭役?以至于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都传为了佳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社会文化。任何的思想,都烙有时代文化属性的印记。从远古的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再到后来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不得不造就,这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
这种观念,像是土地里的黄土一般,陪伴了农村人几千年,根植到农民的血液里。只要土地在,这种思想就不会陨灭。
一代又一代的往下传,刘氏家族,第十二世刘保庆,生的这六个儿子,依次叫做刘光弟,刘光荣,刘光顺,刘光汉,刘光德,刘光照。这也就是后来,刘氏家族嘴里,常说的老六股,老六屋。
六个亲兄弟,下面再生的儿女们,就是叔伯兄弟们。这些叔伯兄弟,以及堂兄弟们,又有十几个。像是一棵大树上,生出众多的树杈,才会使得整棵大树,枝繁叶茂。
保庆的六个儿子中,单凭是老三刘光顺,这棵树杈上,就生出众多小枝叶。光顺生有五子一女,老大周堂,老二合堂,老三勤堂,老四清堂,老五汉堂。至于唯一的闺女叫什么,人们忘记了。只知道她后来,嫁到了同县山后村,一户也是姓刘的人家。
而光顺的第五子汉堂,生的两个儿子,文店和文信,后来娶的媳妇,也都是来自,山后村的刘氏,不知道这是不是造化弄人,命里注定的缘分。
喜欢农村三代人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农村三代人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