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见·画承遗志
见·陆沉与宋清的铁血初心
八里庄战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也带来了彭师长牺牲的消息——陆沉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陆沉正站在淮北根据地的一间简陋画室里,手里攥着半截炭笔,面前的画纸上只勾勒出几笔模糊的轮廓 —— 那是他前几日想画的彭雪枫师长在淮北抗日根据地训练战士的场景,可如今,炭笔却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再也画不下去。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彭雪枫的情景:一九四二年四月的淮北抗日根据地,春寒料峭,彭师长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站在训练场上,手把手教战士们投弹,声音洪亮如钟:“咱们练本事,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安稳种地、孩子能安心读书!”那时候,陆沉还是刚从山东来到江苏,看着彭师长眼里的光,心里便种下了更深刻的“为革命奋斗”的种子。
这些年,他有时也跟着彭雪枫南征北战:在豫苏边区反“扫荡”,彭师长带着他们在芦苇荡里潜伏三天三夜,饿了就啃树皮,渴了就喝河水,却始终把百姓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在高杨战役前,彭师长熬夜研究作战地图,眼里布满血丝,却还不忘叮嘱炊事班:“给百姓送些粮食过去,他们支援咱们打仗,不能让他们饿着。”彭雪枫的一言一行,早已刻进陆沉的心里,成了他做人、打仗的榜样。
可现在,这位“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却永远倒在了八里庄的战壕里。陆沉走到窗边,望着外面萧瑟的秋景,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他想起彭师长牺牲前还在指挥战斗,想起他对战士们说的“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牺牲也值得”,想起自己曾经在彭师长面前立下的誓言:“一定跟着您,把鬼子赶出中国!”
“陆沉同志,你还好吗?”门口传来宋清的声音,她手里拿着一张刚画好的速写,画上是八里庄战斗中战士们冲锋的场景。看到陆沉通红的眼睛,宋清心里也明白了 —— 她刚从师部回来,已经知道了彭雪枫牺牲的消息。
陆沉转过身,声音有些沙哑:“宋清,咱们以后…… 再也见不到彭师长了。”
宋清走到他身边,把速写递给他:“我知道你难过,我也一样。但彭师长用生命告诉咱们,革命还没成功,咱们不能倒下。”她指着画纸上的战士,“你看,这些战士还在冲锋,咱们得接着走下去,完成他没做完的事。”
陆沉接过速写,指尖拂过画纸上的线条,突然想起自己还没画完的那幅画。他重新拿起炭笔,走到画纸前,深吸一口气:“你说得对,咱们不能让彭师长失望。我想把这幅画画完,再画一幅咱们俩的,就叫‘画中有你,画中有我’,让它提醒咱们,永远记得初心。”
宋清点点头,搬来一张小板凳,坐在陆沉身边,也拿起画笔:“我陪你一起画。”画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炭笔在画纸上摩擦的“沙沙”声。陆沉先把彭雪枫的轮廓补完整:他站在训练场上,身姿挺拔,脸上带着微笑,身边是一群认真训练的战士,远处的竹沟村落里,炊烟袅袅,百姓们在田地里劳作 —— 那是彭雪枫毕生追求的画面,也是所有革命者的梦想。
画完彭雪枫的画像,陆沉又在旁边画了他和宋清:两人穿着军装,并肩站在战壕里,手里握着枪,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背景是升起的朝阳和飘扬的红旗。宋清在画纸上添了几笔:在他们身后,是无数拿着锄头、镰刀的百姓,是正在冲锋的战士,是彭雪枫等革命先烈的身影。
“这样才对,”宋清看着画,眼里闪着光,“革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咱们所有人一起,带着先烈的希望往前走。”
陆沉看着画,心里的悲痛渐渐转化成了坚定的力量。他想起彭雪枫牺牲后,师部传达的指示:“继承彭雪枫同志的遗志,坚持抗战,直到胜利!”他想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 不仅要打好每一场仗,还要保护好百姓,建设好根据地,让彭雪枫的理想变成现实。
“宋清,”陆沉放下炭笔,语气坚定,“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咱们都不能退缩。彭师长用生命给咱们铺了路,咱们得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胜利的那天。”
宋清也放下画笔,伸出手,与陆沉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跟你一起。画中有你,画中有我,初心不变,使命不忘!”
窗外的秋风吹进画室,吹动了画纸的边角,却吹不散两人眼里的坚定。那两幅画被挂在画室的墙上,一幅是彭雪枫的身影,代表着先烈的牺牲与希望;一幅是陆沉与宋清的并肩,代表着传承与坚守。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战斗遇到困难、心里感到疲惫时,陆沉和宋清都会来到画室,看着这两幅画,想起彭雪枫的嘱托,想起彼此的约定,然后重新拿起武器,朝着胜利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肩上扛起的,不仅是武器,更是彭雪枫等先烈的遗志,是百姓的期盼,是整个民族的希望。而那两幅“画中有你,画中有我”的作品,也成了他们革命情谊的见证,成了永远激励他们前行的精神丰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蚀第一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