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政研室调研组的车队消失在视野尽头,县委常委会扩大会的掌声似乎还在耳畔回荡。李鸣风送别了方文山书记等县领导,婉拒了同事们提议的庆祝聚餐,独自回到了管委会顶楼那间象征着新起点的办公室。夕阳的金辉透过落地窗,将房间染上一层温暖的色调,也映照着他手中那份墨迹未干的任命文件——中共榆林县委常委、副书记,兼任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沉甸甸的喜悦与更沉甸甸的责任感交织在心间。他走到窗前,俯瞰着沐浴在金色余晖中、生机勃勃的开发区,宏远工地的灯光次第亮起,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星辰。这一刻的成就感,是无数个日夜殚精竭虑、破冰前行的回响。
“李书记,”新任党工委办公室主任周宇轻叩门扉,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董市长的秘书刚才联系,董市长想请您去他下榻的宾馆房间坐坐,说有些话想和您聊聊。”
董市长?李鸣风微微一怔,随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敬意。董国云,这位他初入榆林官场时的第一位伯乐,将他从组织部新星提拔为贴身秘书,教会了他最初的为官之道和权谋智慧的老领导,在刚刚结束的高规格调研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沉稳的观察姿态,并未过多发言。此刻私下相邀,意义非凡。
“好,我马上过去。”李鸣风整理了一下衣襟,将那份任命文件小心地放入公文包。
董国云下榻在榆林宾馆的套房内,环境雅致安静。李鸣风敲门进去时,董国云正坐在沙发上泡茶,氤氲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冲淡了官场的肃穆。
“鸣风来了?坐。”董国云笑容和煦,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亲手给他斟了一杯清茶,“尝尝,今年的明前龙井,味道正。”
“谢谢董市长。”李鸣风恭敬地双手接过茶杯,在董国云面前,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源自心底的敬重。没有董国云当年的慧眼识珠和悉心培养,就没有他李鸣风的今天。
董国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目光温和地打量着李鸣风:“今天这场面,不错。张主任的评价很高,‘榆林模式’算是立住了。省委主要领导那里挂了号,对你个人,对开发区,都是大利好。”
“都是董市长您当年教导有方,打下了基础,也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李鸣风诚恳地说。
董国云摆摆手,笑容里带着长辈的欣慰:“基础是大家的,机会是组织给的,路是你自己闯出来的。长兴厂那块硬骨头,啃得漂亮!杨国栋那些人,清理得也干净利落。现在又搞出这个‘双轮驱动’、‘阳光机制’,思路很清晰,魄力也不小。看到你能独当一面,在这么大的舞台上挥洒自如,我很高兴。”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语重心长:“鸣风啊,位置越高,责任越大,盯着你的眼睛也越多。县委常委、副书记,还兼着开发区这个钱袋子、发动机的一把手,你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县里‘三巨头’之一了。这风光,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但也容易让人飘。”
董国云抿了口茶,目光变得深邃:“高处风景是好,但根基更要扎稳。今天张主任夸你‘阳光机制’是牛鼻子,这话一点没错。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敬畏权力,越要坚持这个‘阳光’。开发区的项目会越来越大,资金会越来越多,诱惑也会越来越大。多少人想从你这‘阳光’底下钻空子?杨国栋是倒下了,但难保不会有张国栋、李国栋冒出来。记住,清廉是底线,公正是原则,民心是秤杆。你在新安家园保那个凉棚时说的话,‘真实的分量’,现在依然适用,甚至更重要了。”
李鸣风正襟危坐,认真聆听。董国云的话,字字珠玑,直指要害。这不仅是老领导的关心,更是宦海沉浮几十载的肺腑之言。
“还有,”董国云放下茶杯,声音压低了些,“你现在是县委副书记,站位要更高。开发区是你的基本盘,但眼光不能只盯着开发区。要主动融入全县大局,协助方书记处理好党政关系,协调好各方利益。郑卫国那边……”他点到即止,没有深说,但李鸣风心领神会。县长郑卫国与他的理念分歧和潜在矛盾,董国云洞若观火。“团结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但必要的平衡和智慧,不可或缺。你的‘榆林模式’能在全县开花结果,才是更大的成功。”
李鸣风郑重地点点头:“董市长,您的教诲我铭记在心。‘阳光机制’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我会一以贯之,绝不动摇。县委副书记的职责,我也一定尽快转换角色,服务大局,维护团结,在方书记领导下做好工作。”
董国云看着李鸣风沉稳坚定的眼神,满意地笑了:“嗯,你有这个觉悟,我就放心了。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权力是暂时的,百姓的口碑、历史的评价才是长久的。好好干,你的舞台,还大着呢。我听说,市里甚至省里,对邻县长湖县那个烂摊子,可是头疼得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问道官途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