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的邀请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东方旅”的命运与浩瀚太平洋紧密相连。联合规划组迅速成立,由查理和菲利普斯上校牵头,夜以继日地推敲着“海狼”行动的每一个细节。盟军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诚意,提供了数套成熟的方案供林晓选择。
方案A:利用现有改装U艇,由盟军提供最新声呐、雷达设备和加密通讯系统进行升级,主要执行近海渗透和短程破交任务。
方案B:混编作战。“海狼”突击队搭乘盟军潜艇行动,抵达目标区域后由潜艇释放进行作战,行动结束后再由潜艇接应撤离。
方案C:租借或由盟军直接提供一艘现役的、较为老旧的潜艇(如S级潜艇),归“东方旅”指挥,但需接受盟军观察员随行。
这些方案考虑周全,风险可控,但林晓仔细审阅后,眉头却越皱越紧。他将方案文件轻轻放在桌上,看向对面坐着的菲利普斯、詹姆斯和安德森。
“诸位提供的方案非常专业,也体现了盟军的诚意。”林晓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是,它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无法完全发挥‘东方旅’的作战特点,也无法满足我们未来的需求。”
菲利普斯上校微微一怔:“林将军,您的意思是?”
林晓站起身,走到会议室一侧临时悬挂起来的、巨大的潜艇结构原理图前,拿起了指示棒。他的动作自然而流畅,仿佛对眼前复杂的机械结构早已了然于胸。
“我们现有的U艇,设计初衷是北大西洋的狼群战术,虽然经过改装,但其隐蔽性、续航力和居住舒适性,对于我们需要长期孤悬海外、在广阔太平洋执行猎杀任务的‘海狼’来说,远远不够。它更像一个运输工具,而非一个真正的海上作战基地和突击平台。”
他的指示棒点在图上几个关键部位:“而盟军现役的潜艇,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其设计哲学、作战流程乃至生活空间,都是为美国海军量身定制的。我的士兵需要时间适应,更重要的是,许多我们独有的战术和装备,无法在标准化的盟军潜艇上得到有效运用。”
菲利普斯等人面面相觑,隐隐感到林晓似乎意有所指。
“林将军,那您的建议是?”詹姆斯中校试探着问。
林晓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位盟军代表,一字一句,石破天惊地说道:
“我们不要升级,不要混编,也不要租借。”
他停顿了一下,让每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对方耳中:
“我们要一艘新的潜艇。一艘特制的,完全按照‘东方旅’作战需求、由我亲自参与设计方案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潜艇!”
“什么?!”
“上帝……”
“这不可能!”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压抑的惊呼。菲利普斯上校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艘特制潜艇?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便是盟军自己,建造一艘新潜艇也需要漫长的周期和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撑,更何况是为一支外国部队量身定制?
“林将军,您知道您在说什么吗?”菲利普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一艘新潜艇的设计、建造、测试,需要的时间是以年计算的!战争等不了那么久!而且,这需要动用我们最核心的造船资源和军事技术,这……”
“上校先生,”林晓打断了他,语气依旧沉稳,却带着强大的自信,“我并没有要求一艘万吨级的舰队潜艇。我需要的,是一艘专门用于特种作战的小型、高速、高隐蔽性潜艇。它不需要强大的鱼雷火力,但需要极佳的静音性能和更长的水下续航能力。它需要能够搭载和快速释放我们的小型突击艇和潜水员。它内部的生活和作战空间布局,必须适应我们的人员习惯和装备特点。”
他走到桌边,拿起一叠查理事先准备好的、根据他口述绘制的、极其粗略的概念草图——这是他结合后世小型特种潜艇理念,在这个时代技术框架下提出的超前设想。
“看这里,”他指着一张草图,“我们设想取消部分传统鱼雷管,腾出空间,改造为可以容纳加装了消音器的‘四三式’火箭筒发射模块,用于对付近距离的轻型舰艇或岸上目标。”
“这里,我们要求强化通气管状态下的航行能力,并配备更先进的 snorkel(通气管)雷达警告装置。”
“生活舱需要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任务需要,快速在人员运输、物资储备或临时病房之间转换。”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预留接口和空间,以便在未来,安装我们可能获得的、或者自行研发的……特殊侦察和设备。”
林晓一条条阐述着他的构想,许多想法在菲利普斯这样的专业海军军官听来,既大胆又极具前瞻性,有些甚至触及了当前潜艇设计的盲区。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陆军指挥官,更像一个深谙海军装备发展的技术专家!
查理在一旁适时补充:“我们可以提供部分特殊材料的需求清单和初步的结构应力计算(得益于林晓的系统知识和查理的理工背景),这能大大缩短贵方设计部门的论证时间。而且,我们并非要求从零开始全新设计,完全可以基于贵方某型成熟的小型潜艇(比如 Mackerel 级或类似的沿海潜艇)蓝图进行深度改进。这能将建造周期控制在……我们认为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