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准将那边的消息尚未传来,托布鲁克港的“东方旅”营地却已然变成了一个巨大而繁忙的转运场。林晓深知,与盟军官僚体系的扯皮绝不会轻松,但时间不等人,他必须争分夺秒,将北非积攒下的家当,一丝不苟地打包整理,做好随时登船启航的准备。
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尘土和海水咸腥混合的独特气味。往日里战士们训练、休整的空地上,此刻堆满了各式各样、来源繁杂的装备物资,俨然一座露天军火库与后勤仓库的结合体。所有人都动了起来,包括那些即将离队的士兵——在林晓的命令下,他们也被要求站好最后一班岗,协助整理他们无法带走的物资。
负责总体协调的李四禄,嗓门比平时又高了八度,黝黑的脸上沁着汗珠,在一堆堆箱子和小山般的装备间来回穿梭,手里拿着清单和炭笔,不停地勾画、记录。
“那边的!小心点!那箱MG42的备用枪管是精贵玩意儿,磕碰坏了老子拧下你的脑袋当球踢!”
“燃油桶!燃油桶集中到三号区域!盖紧实喽!别他娘的让沙子跑进去!”
“卡车!所有能动的卡车、吉普,开到七号码头待命区域排队!工程师组的人呢?去检查车况,该紧固的紧固,该补油的补油!”
他的吼声是这片繁忙场地上最有力的指挥棒。士兵们在他的调度下,如同工蚁般高效地忙碌着,将散乱的物资分门别类,装箱、固定、贴标签。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由各式车辆组成的钢铁阵列。美制道奇卡车、英制贝德福德卡车、德制欧宝闪电卡车,甚至还有几辆加装了机枪的威利斯吉普和德制桶车。这些来自不同阵营、曾在北非沙漠中并肩驰骋(或相互对抗)的钢铁骡马,此刻被并排停放在一起,工程师和机械师们正钻在车底或打开引擎盖,进行着最后的检修。它们是“东方旅”实现机械化的核心,也是未来在广阔远东战场维持机动作战能力的保障。
另一边,查理的“航空队”区域则显得颇为“寒酸”又极具特色。这里没有整架的飞机,只有拆卸下来的梅塞施密特Bf-109的机翼、朱87斯图卡的起落架、一堆堆仪表、几台保养状况不明的戴姆勒-奔驰航空发动机,以及用油布包裹严实的螺旋桨。这些都是历次战斗中,从被击毁或缴获的德军飞机上,像秃鹫啄食般一点点拆解下来的宝贵零件。查理本人正小心翼翼地用软布擦拭着一台航空罗盘,眼神专注得如同在对待一件传世古董。
“轻点,再轻点!这些宝贝可比你们这帮糙汉的金贵!”他对每一个靠近零件的士兵发出警告。他的梦想,是在东方的某个机场,将这些来自欧洲战场的“器官”,拼凑成一只能够重新翱翔蓝天的铁鹰。
武器弹药的整理更是重中之重。缴获的德制STG-44突击步枪、MP40冲锋枪、Kar98k步枪、MG34/42通用机枪,被成捆成箱地封装起来。与之配套的弹药箱堆积如山,上面用醒目的德文和中文双语标注着型号和数量。这些与盟军制式不同的武器,是林晓特意要求保留的,它们构成了“东方旅”独特的火力体系,也是在远东可能难以获得补给的珍贵资产。当然,清单上也包含了部分美制汤普森冲锋枪和英制布伦式轻机枪,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有堆积如山的口粮箱(包含了北非特色的硬饼干和缴获的意大利罐头)、医疗物资、帐篷、备用轮胎、工程工具……林晓甚至没有忘记那些来自贝都因朋友的馈赠——几十匹体格健壮的沙漠骆驼,它们将被安置在运输舰的特定舱位,这些耐旱耐劳的牲口,在未来的丛林或山地行军中,或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旅座,这是初步整理的清单,您过目。”李四禄将一份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清单递给林晓,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家底儿比想象的还要厚实,但也太杂了。我估摸着,就算肯特那老小子肯给三艘船,也未必装得下全部。有些笨重又不关键的东西,是不是……”
林晓接过清单,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每一项,都代表着他们在北非奋战的心血,是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他何尝不想全部带走?
“优先顺序不能乱。”林晓沉声道,“第一,所有车辆、油料、核心武器及配套弹药,必须全部带走。第二,航空队的所有零件和技术装备,一件不能少。第三,保障基本生存的粮食、药品、被服。第四,工程和通讯器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从意大利“富翁”那里缴获的、带有明显欧洲风格的奢侈品和艺术品,以及部分过于笨重、效费比低的缴获火炮。“至于这些……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或者,留给即将分别的弟兄们做个纪念。”
取舍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统帅决断。
就在打包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个负责清点德制弹药库的排长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旅座,出问题了!我们清点时发现,STG-44的7.92毫米短弹,数量比账面上少了整整三十箱!还有,配套的VG-1光学瞄准镜,也少了五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错误剧本:我在二战点亮黑科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