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推开龙巢基地那扇熟悉的、依旧挂着“老兵修理站”招牌的大门,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机油、电路板焊锡和某种特种清洁剂混合的味道,这是独属于他的领地的气息。和三号基地那些一尘不染、充满未来感的超净实验室相比,这里杂乱、拥挤,甚至有些破旧,但每一寸空间都浸透着他的汗水和奇思妙想,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和自在。
“还是自家狗窝舒服。”他小声嘀咕了一句,随手将那个碍事的保密箱扔在角落,发出“哐当”一声。
安国邦跟在他身后,看着张飞如同倦鸟归林般放松的姿态,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回了肚子里。天知道张飞在三号基地的这几天,他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生怕这位爷一个兴起,把人家国之重器给拆了重组。
“小张,赵教授刚才又来电话了,”安国邦无奈地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后怕,“他说你给他们超级计算机留的那个‘小补丁’,让他们整个系统运算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四十,但同时也差点引发逻辑锁死,十几个专家搞了一整夜才弄明白你写的核心算法。”
张飞正弯腰检查他离开前未完成的外骨骼腿部传动机构,头也不抬:“哦,那个啊。是他们原来的底层架构太冗余,我顺手优化了一下。逻辑锁死是因为他们非要用老方法调用新接口,不兼容很正常。”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给一台老电脑清了清垃圾文件。
安国邦嘴角抽搐了一下,决定跳过这个话题。他指了指张飞带回来的几个密封金属箱:“这些是……?”
“好东西。”张飞眼睛一亮,终于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快步走过去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闪着奇异光泽的材料样本和几个结构精巧的小型模块。“三号基地材料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几种高性能记忆合金和常温超导薄膜。还有这个,”他拿起一个巴掌大小、布满细微孔洞的黑色圆盘,“是他们仿生学实验室捣鼓出来的‘人工神经网络感知器’原型,虽然还很粗糙,但思路有点意思。”
他像献宝一样把玩着这些新材料,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组合它们在外骨骼和“应龙”升级上的应用场景。“用这个超导薄膜重新布线,‘龙心’能源核心的输岀损耗能再降五个点。这个感知器嘛……改改说不定能让‘应龙’的自主规避系统更聪明点。”
看着张飞瞬间进入忘我的技术狂想状态,安国邦既欣慰又头疼。欣慰的是张飞的科研热情丝毫未减,头疼的是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折腾”即将开始,后勤保障的压力又要加大了。
“你走了这几天,这边也没闲着。”安国邦试图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能源部那边催问了几次‘麒麟’电池的进展,穆老也询问过外骨骼项目的进度。另外,林沐瑶博士的正式调入手续已经办妥,预计下周就会来报到。”
“林沐瑶?”张飞愣了一下,随即想起那个眼神锐利、专业功底扎实的军工世家天才,“哦,她啊。来了正好,外骨骼的流体散热系统可以交给她优化,她上次提的那个思路虽然保守,但稳定性应该不错。”
他这种理所当然地把人家顶尖专家当成项目组成员使唤的态度,让安国邦再次无语。不过想想也是,在张飞面前,似乎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只能当“助手”。
就在这时,张飞脑海中的系统界面自动浮现,一条新的提示信息闪烁起来:
【检测到宿主接触新型材料与仿生器件,信息科技分支解锁度提升至15%】
【新任务发布:基于现有技术积累,实现单兵外骨骼“狴犴”原型机基础功能集成。】
【任务奖励:“狴犴”专属战术AI核心算法,科技积分5000点。】
“狴犴?”张飞在心中默念这个名字,感觉比“应龙”少了些飘逸,多了几分厚重与威猛,倒是很符合外骨骼的定位。系统提供的任务目标非常清晰,就是将能源、传动、防护和初步的智能系统整合成一个可实战测试的原型。
“安主任,”张飞抬起头,眼神灼灼,“跟上面说,外骨骼项目,一个月内,我拿出能跑能跳能扛重物的原型机。”
安国邦倒吸一口凉气:“一个月?小张,这可不是修家电,这是集成最尖端技术的单兵装备!”
“知道,所以得抓紧了。”张飞摆摆手,已经开始在工作台上铺开设计图,“材料现成的,能源系统有‘麒麟’电池(微型化版)打底,传动和结构我也琢磨得差不多了,就差最后拼起来。林沐瑶来了还能帮把手,时间够用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从三号基地带回来的那种黑色仿生感知器,又拆下外骨骼原型机上的一块传统传感器,左右看了看,然后毫不犹豫地把传统传感器扔进了废料箱。“这玩意反应延迟太高,淘汰了。”
安国邦看着那价值不菲的军用级传感器像垃圾一样被丢弃,心疼得直抽抽,但也知道在张飞这里,技术迭代的速度就是这么快,跟不上时代的,注定被淘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