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跟着赵教授穿过一道又一道气密门,每经过一道门,周围的环境就变得更加先进。当最后一道厚重的合金门滑开时,即便是见惯了“应龙”这种奇迹的张飞,也不由得微微睁大了眼睛。
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高度足以容纳一栋二十层的大楼。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座庞大的环形装置,无数管线如同巨蟒般缠绕其间,散发着幽幽的蓝光。
“这就是‘逐日’工程。”赵教授语气中带着自豪,“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稳态聚变反应堆。”
张飞吹了个口哨:“规模不错,就是能量利用率低了点。”
旁边一位正在调试设备的研究员听到这话,忍不住反驳:“张顾问,这台装置的能量转化效率已经达到68%,是世界纪录!”
“才68%?”张飞挑了挑眉,“‘应龙’的微型核心都有85%了。”
整个控制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研究员都难以置信地看向张飞。赵教授干咳一声,赶紧转移话题:“这边请,我们还有其他设备要参观。”
接下来看到的景象更是让张飞应接不暇。量子计算机阵列如同巨大的黑色水晶簇,发出细微的嗡鸣;材料实验室里,自动机械臂正在合成他从未见过的新型合金;生物工程区,全息投影展示着基因编辑的最新成果。
“这些都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成果。”赵教授介绍道,“很多还没有对外公布。”
张飞在一台设备前停下脚步:“这个设计思路不错,就是传动系统太复杂了。”
他随手拿起控制台上的电子笔,在触摸屏上画了几笔:“这样改一下,效率能提升20%,还能减少三分之一的零件。”
旁边的工程师本来想说什么,但看到修改后的设计图,眼睛立刻直了:“这……这个结构……”
“很简单的小改动。”张飞把笔扔回控制台,“就是利用了流体力学的一个小特性。”
赵教授看着工程师震惊的表情,知道张飞又做出了什么惊人的事。他连忙把张飞引向下一个区域:“这边是航空航天实验室。”
实验室中央停放着一架造型奇特的飞行器,通体银灰,线条流畅。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空天飞机原型机。”赵教授介绍,“设计目标是实现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
张飞绕着飞行器走了一圈,突然蹲下来查看起落架:“这个缓冲系统设计有问题。”
“什么问题?”负责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忍不住问道。
“着陆时的冲击力分布不均。”张飞指着几个连接点,“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结构性疲劳,最多一百次起降就会出问题。”
总工程师脸色一变:“我们做过模拟测试……”
“模拟和实际是两码事。”张飞打断他,“你们用的算法太老了。”
他直接走到控制台前,快速输入了一段代码。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新的应力分析图,几个关键部位果然显示出了预警红色。
“这……”总工程师目瞪口呆,“您用的是什么样的算法?”
“自己瞎编的。”张飞轻描淡写地说,“比你们用的那个准确一点。”
赵教授看着这一幕,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安国邦在送张飞来之前,特意嘱咐他要“做好心理准备”。
参观继续进行。在纳米实验室,张飞对一台分子组装机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个有意思。”他观察着机器的工作过程,“就是精度差了点。”
“这台机器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了。”实验室负责人有些不服气。
“领先不代表够用。”张飞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零件,“这是我用修理站的老设备做的,精度比这个高两个数量级。”
实验室负责人接过零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后,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不可能……这种精度需要的环境控制……”
“所以我说你们的思路太死板。”张飞拿回零件,“为什么非要追求极致的环境?换个思路,让设备自适应环境不就行了?”
他随手在实验记录本上画了个草图:“像这样,加入一个实时补偿系统,问题就解决了。”
实验室负责人如获至宝,赶紧把草图收了起来。
当参观到武器实验室时,张飞更是如鱼得水。他对各种新型武器的设计都能提出一针见血的改进意见,让在场的武器专家们既震惊又佩服。
“这个电磁炮的轨道材料选错了。”张飞指着一门正在测试的电磁炮,“换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寿命能延长五倍。”
“但是成本……”武器专家欲言又止。
“成本不是问题。”张飞笑了笑,“我知道有个方法能用普通石墨烯制备出高性能碳纳米管,成本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
整个实验室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张飞却卖了个关子:“这个方法还在完善,等成熟了再告诉你们。”
午餐时间,张飞在基地食堂再次成为了焦点。不只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更因为他餐盘旁摊开的那本《墨子》,以及他边吃饭边在古籍空白处写下的复杂公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