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前哨基地的灯光彻夜未明。
张飞完全沉浸在“应龙”太空态势感知模块的升级工作中。
外界因他而起的轩然大波,似乎与他毫无关系。
而在几个街区外。
那栋可以遥望修理站轮廓的写字楼里。
苏晚晴同样一夜未眠。
她的临时工作站堆满了资料。
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着十几个窗口。
有局座那次石破天惊的直播讲话录像。
有网络上关于“应龙”和“修理站”的各种猜测和讨论。
有她自己之前拍摄的、修理站外围的模糊照片。
还有她从各种公开渠道能搜集到的、关于张飞零星的信息碎片。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眼神却依旧锐利,带着记者特有的执着。
作为央视军事频道的实习记者,她有着超越常人的新闻嗅觉。
局座的官方表态,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
激起的浪花已经足够震撼。
但她敏锐地感觉到,那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微小一角。
真正的故事,隐藏在水面之下。
隐藏在那间如今已被重兵把守、代号“龙巢”的破旧修理站里。
隐藏在那个看似普通、却创造了奇迹的退伍兵张飞身上。
官方渠道已经彻底封锁。
任何试图靠近的媒体都被毫不留情地拦在警戒线外。
常规的采访手段完全失效。
但这反而激起了苏晚晴更强的斗志。
她决定另辟蹊径。
从现有的、支离破碎的信息中,拼凑出真相的轮廓。
她反复观看着局座的讲话录像。
逐帧分析着他的微表情和措辞。
“第七代空天战机……应龙……首飞测试……意外碰撞……”
这些关键词背后,代表着何等恐怖的技术突破?
她又调出自己之前写的那篇趣闻报道。
《城郊修理站,夜传异响,店主称在打造“大国重器”?》
当时更多是带着调侃和好奇。
现在回头看,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某种宿命般的预言。
“夜传异响……”
那是什么声音?
是某种特殊设备的运行?
还是……那架战机启动时的能量咆哮?
“店主称在打造大国重器……”
当时只觉得是店主吹牛或是某种行为艺术。
谁能想到,那竟然是赤裸裸的实话!
只是没人相信!
苏晚晴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将一条条看似无关的线索串联起来。
张飞退伍兵的身份,提供了基本的机械和工程素养。
修理站的位置偏僻,便于掩人耳目。
近期异常的能量波动和奇怪声响。
军方不寻常的调动和接管。
以及最后,局座那底气十足的官方背书……
所有这些碎片,最终都指向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
那间不起眼的修理站。
那个年轻的退伍兵。
真的以一己之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空天战机!
这个结论太过惊人。
甚至有些违背科学常识。
但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思议,也是真相。
苏晚晴感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跳动。
血液在血管里奔涌。
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正站在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新闻的门槛上。
虽然无法接触到核心机密。
但她可以将这些分析、这些线索、这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呈现给公众。
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打开一个新的文档。
标题慎重地打下:
《“模型”风波背后:神秘修理站与国之重器的猜想》
她没有采用哗众取宠的标题党。
而是保持了她一贯的严谨和深度。
在文章中,她没有妄下结论。
而是如同侦探般,引导着读者,沿着她发现的线索一步步前行。
她从自己最初注意到修理站的异常开始讲起。
描述了那紧闭的卷帘门、夜间的异响、刺鼻的化学气味。
以及张飞那看似荒诞的“大国重器”说辞。
她引用了局座直播中的关键信息。
强调了“第七代”、“空天一体”、“应龙”这些概念的技术分量。
她结合网络上军事爱好者对“撞碎卫星”事件的技术分析。
推测那架战机所必须具备的、超越时代的性能。
最后,她将焦点拉回到那间神秘的修理站和它的主人张飞身上。
“当所有人都在为‘应龙’的横空出世而欢呼时。”
“我们是否应该将一些目光。”
“投向那个看似不起眼的起点?”
“投向那个在破旧修理站里,默默点燃星火的年轻人?”
“或许,奇迹的诞生,并非总是发生在戒备森严的研究所。”
“它也可能,源于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和一间堆满梦想的修理站。”
她没有直接断言张飞就是“应龙”的创造者。
但字里行间,所有的线索和逻辑,都清晰地指向了这个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