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岭的秋意刚在枝头凝成霜色,第一场早雪就踩着寒风来了。细密的雪粒像筛碎的盐,落在刚收割完的麦茬上,给褐色的土地覆了层薄白。辰辰裹紧加厚的军大衣,手里攥着一把仿制训练步枪,枪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哨所的冬季实战化训练,考核科目是雪地里的隐蔽狙击,目标是五百米外雪坡上的模拟靶。
“注意风速,西北偏北,每秒三米,修正量左偏两格。”周卫国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电流的轻微杂音,却依旧沉稳有力。他趴在辰辰侧后方的雪窝里,望远镜死死盯着远处的目标区域,军帽檐上的雪粒已经结了冰,睫毛上凝着的白霜让他眨眼时都带着细碎的声响。
辰辰深吸一口气,将脸颊贴在冰凉的枪托上。训练枪的重量与真枪相差无几,枪身刻着的防滑纹路磨过掌心,让他想起张明远留下的那把老步枪——当年张爷爷就是握着这样的枪,在雪岭的寒风里守了二十年。他调整好瞄准镜,十字准星缓缓落在远处的红色靶心,雪光反射的刺眼光线让他眯起眼睛,按照周卫国教的方法,用眼角余光锁定目标,指尖轻轻搭在扳机上。
“记住,狙击不是扣动扳机那么简单,是和风雪对话,和自己较劲。”出发前老杨所长的话在耳边回响。这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总爱用自己的战场经验教年轻战士——他的右肩比左肩略低,那是常年扛枪留下的旧伤,也是雪岭戍边人最醒目的勋章。
就在辰辰准备扣动扳机时,一阵突发的阵风卷着雪粒掠过山脊,瞄准镜里的靶心瞬间晃了一下。他立刻稳住呼吸,手指从扳机上抬起半寸——张爷爷在日志里写过,好的射手要像雪岭的岩石,风动而心不动。他重新调整呼吸,让胸腔里的热气顺着鼻腔缓缓排出,视线透过瞄准镜,再次将靶心牢牢套在十字线中央。
“砰!”清脆的枪声在雪谷里回荡,子弹带着破空的锐响,精准命中靶心。远处的红色靶纸晃了晃,缓缓倒下。
“漂亮!”耳机里传来周卫国的赞许声,“保持姿势,下一个目标,五百五十米,移动靶,速度每秒一米。”
辰辰没有放松,立刻转动枪身,寻找新的目标。雪坡上的白色移动靶正顺着预设轨迹滑动,在茫茫雪地里像一只快速移动的兔子。他估算着目标移动速度,提前半秒调整准星位置,再次扣动扳机——又是一次精准命中。
连续命中两个目标,辰辰的额头上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寒风一吹,汗珠在脸颊上结成了薄冰,冻得皮肤发紧。他趴在雪窝里,全身肌肉都保持着紧绷状态,哪怕后背的雪已经融化,浸湿了军大衣,也不敢有丝毫松懈——冬季训练最磨人的不是低温,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耐力,是在孤独的雪窝里与自己的意志力对抗。
“换位置,转移到右侧三号雪沟,注意规避模拟敌方观察哨。”周卫国的指令及时传来。辰辰立刻收起枪,身体像豹子一样低姿匍匐前进,积雪在他身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却被呼啸的风声掩盖。他的动作轻盈而迅速,这是无数次在苹果林里穿梭、在雪地里练习的结果——膝盖和肘部的军大衣已经磨出了毛边,那是岁月与训练留下的最好印记。
转移到三号雪沟时,辰辰忽然发现雪地上有一串新鲜的脚印。脚印很小,像是狐狸之类的小动物留下的,但步幅却比普通狐狸宽了些。他心里一动,想起老杨所长教过的野外追踪技巧,立刻通过耳机报告:“周队,发现异常脚印,疑似小型动物,但轨迹不自然。”
周卫国的声音顿了顿:“保持警惕,继续完成考核,我让侦查组过去查看。”
辰辰点点头,重新隐蔽好身体。这次的目标在六百五十米外的一个雪洞旁,位置极其隐蔽,只露出半个靶身。他调整好瞄准镜的倍率,仔细寻找目标,忽然注意到雪洞边缘有一丝异样的反光——不是雪粒的自然反射,更像是金属的光泽。
“周队,目标区域有异常反光,请求确认。”辰辰压低声音。
“收到,侦查组已抵达脚印区域,发现是一只被困的雪狐,反光可能是它脖子上的项圈。”周卫国的声音里多了几分严肃,“考核暂停,优先救助雪狐,注意安全,雪洞附近可能有冰层塌陷风险。”
辰辰立刻收起枪,起身朝着雪洞方向跑去。积雪没到小腿肚,每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军靴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响。越靠近雪洞,那丝反光越清晰——果然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脖子上套着一个生锈的金属项圈,项圈卡在雪洞边缘的冰缝里,让它无法挣脱,看到有人靠近,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别害怕,我们来救你。”辰辰放缓脚步,声音放得极轻。他趴在雪地上,小心翼翼地靠近冰缝,试图用手掰开卡住项圈的冰棱。可冰层冻得坚硬,手指刚碰到就被冰得发麻,用力掰了几下,冰棱纹丝不动,反而让雪狐因为疼痛挣扎得更厉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