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的五月,风里裹着草木的清香,岗亭旁的苹果枝像是攒足了劲儿,顶端的两个小花苞在阳光下慢慢舒展,淡粉色的花瓣悄悄露了出来,像小姑娘害羞时红扑扑的脸蛋。辰辰每天天不亮就跑到护栏旁,鼻尖凑到花苞上轻嗅,哪怕只有一丝淡淡的甜香,也能让他高兴一整天,然后在《戍边守护日志》上郑重写下:“5月10日,晴。苹果花苞露粉,香气像掺了蜂蜜的风,轻得抓不住。——辰辰”
展厅开放的日子定在了5月15日,恰逢全国助残日,县文化馆特意协调了志愿者来帮忙,还准备了简单的启幕仪式。前一天下午,岗亭里热闹得像过节:张明远带着几位老兵擦拭展柜,确保每一件旧物件都亮洁如新;王建国反复检查老马灯的灯芯,说要在启幕时点亮,让暖光映着展柜里的日志;刘志强则带着小艾克拜尔贴宣传海报,海报上“跨越四十载,守护永相传”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辰辰和古丽、林晓正蹲在地上,给展厅门口的小花坛铺石子——这些石子是他们捡来的戈壁石,颜色有红有黄,拼成了“戍边精神岗”五个小字。“古丽,你看这块红石头,像不像小周叔叔寄来的苹果?”辰辰举着一块圆润的红石子,兴奋地说。
古丽点点头,手里的石子拼成了“岗”字的最后一笔:“等苹果花开了,咱们把花瓣撒在石子上,肯定更好看。”林晓则在旁边整理要送给参观者的小卡片,卡片上印着日志本的摘抄,还有他们画的界碑和苹果枝。
傍晚时分,周卫国突然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激动:“张哥!辰辰!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带着村里的乡亲们出发了,明天就能到南疆,赶上展厅的启幕仪式!”
辰辰抢过电话,嗓子都喊哑了:“小周叔叔!您真的要来吗?苹果枝都要开花了!我们还种了您寄来的苹果枝!”
“当然要来!”周卫国的笑声从电话里传来,“我带了村里最好的苹果干,还有乡亲们亲手绣的鞋垫,给咱们的展厅添点‘家乡味’。对了,我还带了个惊喜,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挂了电话,辰辰蹦得老高,拉着老兵们的手转圈圈:“小周叔叔要来!他还带了乡亲们来!”三位老兵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期待——这场跨越四十多年的相聚,终于要在展厅启幕这天,画上最圆满的句号。
夜里,辰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借着窗外的月光写日志:“5月14日,夜。月光照在苹果枝上,花苞好像又大了点。小周叔叔明天就到,他说有惊喜。展厅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天亮,等大家来听日志里的故事。——辰辰”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辰辰就跑到苹果枝旁。果然,那两个花苞已经完全绽放,淡粉色的花瓣层层叠叠,中间的花蕊带着嫩黄色的花粉,风一吹,香气就漫了开来,飘在岗亭的每个角落。“开花了!苹果花开了!”他大喊着,吵醒了岗亭里的老兵们。
大家纷纷围过来,看着这两朵在南疆绽放的苹果花,眼里满是感动。张明远伸手轻轻碰了碰花瓣,声音有些发颤:“四十多年了,小周当年种的柠条开了花,现在他寄来的苹果枝也开了花,这就是传承啊。”
上午九点,启幕仪式即将开始。岗亭周围已经来了不少人,有附近的老乡、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有县文化馆的领导。大家围着展厅门口的小花坛,对着那两朵苹果花啧啧称奇,辰辰则带着小伙伴们,给参观者讲解日志里的故事:“这是张爷爷1980年记的巡逻日志,上面写着雪天守护界碑的事……这是小周叔叔寄来的苹果枝,昨天还没开花,今天就开了两朵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几辆面包车缓缓驶来。辰辰一眼就看到了车窗里周卫国的身影,立刻拉着古丽、林晓跑过去:“小周叔叔!这边!”
车门打开,周卫国带着十几个乡亲走下来,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老战友们!孩子们!我们来啦!”他身后的乡亲们有的抱着苹果干,有的提着绣品,还有人扛着一幅写着“戍边情,家国心”的书法作品。
“小周!你可算来了!”张明远迎上去,和周卫国紧紧拥抱。乡亲们也纷纷上前,握着老兵们的手,说着“辛苦你们了”“向戍边英雄致敬”的话。
启幕仪式上,县文化馆的领导致辞说:“这本《戍边守护日志》,不仅记录了岁月,更记录了一代代人的家国情怀。今天,我们在这里启幕,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守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坚守。”
随后,周卫国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走到台前,老人头发全白,手里抱着一个旧帆布包。“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村的老支书,当年支持我参军的人。”周卫国声音哽咽着说,“老支书说,一定要来看看我当年守过的界碑,看看这本传奇的日志。”
老支书颤抖着打开帆布包,里面是一本更旧的笔记本,封皮上写着“拥军日记”。“当年小周参军,我就记着这本日记,写着村里对他的牵挂。”老支书翻开笔记本,上面写着“1980年10月,周卫国赴南疆参军,全村乡亲盼其平安,盼其守好家国”,“1981年春节,给小周寄去棉衣,盼风雪中暖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雪岭枪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雪岭枪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