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那枚崭新的KBS-3807轴承带来的震撼与喧嚣,被林大山用近乎粗暴的态度强行压了下去。
“都围在这儿干什么?机器能自己转起来吗?老王,带人立刻准备更换轴承!其他人,回到各自岗位,该检修的检修,该保养的保养!”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嘶哑,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工人们如梦初醒,立刻行动起来。更换损坏轴承是一项精细且需要体力的工作,但此刻,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动作比平时快了不止一倍。机器的轰鸣声再次响起,那熟悉的、有力的节奏,仿佛驱散了连日来笼罩在车间上空的阴霾,也让林大山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丝。
但他心头的巨石并未完全落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情绪。他没有参与具体的更换工作,只是站在一旁,目光锐利地监督着每一个环节,确保这得来不易的“心脏”被完美植入。他的眼角余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瞟向车间大门——儿子林向阳离开的方向。
那小子……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海外论坛?爱国华侨?林大山在国企干了大半辈子,不是没听说过海外关系,但那都存在于传说或者文件里,距离他这样一个普通车间主任的世界太遥远了。更何况,一个半大孩子,怎么可能通过网上几句话,就让素未谋面的“华侨”如此信任,寄来这等关键且价值不菲的精密部件?
疑虑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的心脏。是走私?还是……他不敢往下想。一种身为父亲的失职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担忧,混合着那点残存的、因问题解决而带来的轻松,煎熬着他。
当晚,林家饭桌上的气氛异常沉闷。
林母显然也听说了白天车间里发生的事,脸上带着喜色,不停地给儿子夹菜:“向阳,这次可多亏了你了!你爸为这事,好几天没睡个整觉了。”
林向阳埋头吃饭,含糊地“嗯”了一声。
林大山扒拉了两口饭,食不知味。他放下筷子,盯着儿子,试图从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找出点蛛丝马迹。“向阳,”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你跟爸说实话,那轴承……到底怎么回事?你那什么论坛上的朋友,靠不靠谱?这东西来路……正不正?”
最后三个字,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林向阳抬起头,眼神清澈,甚至带着点无辜:“爸,就是正路子。人家是真心想帮国内解决困难的爱国华侨,听说咱们急需,就想办法从正规渠道弄了一个。人家不图钱,就是一份心意。”
“不图钱?”林大山眉头拧得更紧了,“你知道这一个轴承值多少外汇券吗?人家凭什么白送?”
“信里不是说了吗?”林向阳放下碗,表情认真起来,“他们在海外,心系祖国,看到国内工业发展遇到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这叫……这叫赤子之心。”
他引用了一个刚从报纸上学来的词。
林大山被噎了一下。儿子的话听起来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可他心里的疑虑丝毫未减。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活了几十年从未遇到过。他看着儿子,第一次觉得这个从小看到大的孩子,身上笼罩了一层他看不透的迷雾。
饭后,林向阳以复习功课为由,迅速钻回了自己的小房间。
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父母隐约的交谈声,他脸上那点故作镇定才松懈下来,轻轻吁了口气。面对父亲的盘问,他表面镇定,心里其实也捏着一把汗。系统的存在是绝对不能暴露的最高机密,而“海外爱国华侨”这个幌子,虽然暂时搪塞了过去,但显然并未完全取信于父亲。
这个借口太虚了,像空中楼阁。一次或许能蒙混过关,次数多了,必然引起更大的怀疑。
他需要让这个“华侨”变得真实起来。
意识沉入系统空间。那枚兑换出来的轴承已经取出,但系统界面依然冰冷而清晰地展示着各种可兑换物品和所需的积分。他浏览着,目光最终停留在“文书生成与物品伪装”的辅助功能上。
一个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形。
他拉开书桌抽屉,拿出信纸和钢笔。他没有立刻动笔,而是闭目构思了片刻,然后才俯下身,一笔一划,刻意用一种略显生硬、带着点繁体字痕迹的笔迹开始书写:
**“致国内奋战在工业一线的同志们:**
**近日,于海外获悉贵单位因关键部件短缺,生产受阻,吾等侨居海外,心实焦灼。祖国之工业建设,乃强国之基石,凡我炎黄子孙,无不时刻挂怀。今特设法寻得格鲁德KBS-3807型轴承一枚,通过可靠渠道寄送,略尽绵薄之力,唯盼能解燃眉之急。**
**此物乃正当渠道购得,权作捐赠,万勿推辞,亦不必追查吾等身份。但求祖国机械轰鸣不息,蓬勃发展,则吾辈心愿足矣。**
**此致**
**敬礼!**
**一群匿名的海外游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