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苏家村的果园里。
晨雾还没散尽,带着雨后泥土的腥气,缠在光秃秃的果树枝桠上。
果农老王蹲在自家破败的果棚前,双手插进乱糟糟的头发里,后背佝偻得像株被暴雨压垮的玉米。
他的果棚一半塌了,几根朽木歪歪斜斜地撑着残破的塑料布,底下的三棵苹果树全倒了,树根处还积着浅浅的泥水,泡得树根发黑。
“算了,走吧……”老王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泥,眼神空洞地望着村口的方向。
这场暴雨不仅冲毁了他的果棚,还卷走了他全年的指望——他的苹果是晚熟品种,本再有一个月就能上市,如今全泡在了泥里。
更要命的是,他去年觉得“保险没用”,没参保,连一分钱理赔款都拿不到,重建果棚的钱,他连零头都凑不齐。
“王大叔,您这是要去哪儿?”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熟悉的暖意。老王回头,看见苏晓提着一个竹篮,快步朝他走来,竹篮里装着几株绿油油的果苗,叶子上还挂着露珠。
紧随其后的是林舟,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的小臂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泥点。
看到老王落寞的样子,林舟心里咯噔一下,快步走上前:“大叔,您要外出打工?”
老王叹了口气,眼神黯淡:“不出去咋办?果棚塌了,果树倒了,我老婆子还卧病在床,这日子没法过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满是无奈。
苏晓把竹篮放在地上,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倒在地上的苹果树干:“大叔,这果树还能救,只要把根须清理干净,重新栽种,明年还能结果。您别急着走,我们一起想办法。”
林舟也点头,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大叔,我算了一下,修复果棚大概需要五百块材料钱,再加上新果苗的费用,总共不到一千块。您放心,这钱我来想办法。”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把里面所有的现金都拿了出来,数了数,正好是这个月的工资——三千块,他全部塞进老王手里,“这些您先拿着,不够的我再凑。”
老王愣了愣,手里的钱沉甸甸的,带着林舟手心的温度。
他看着林舟真诚的眼睛,又看了看旁边一脸恳切的苏晓,喉咙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泪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滚落,砸在泥土里,洇出一小片湿痕。
“林干部,苏老师,这……这怎么好意思……”老王想把钱还回去,却被林舟按住了手。
“大叔,钱不重要,果园是您的根,不能就这么丢了。”林舟的声音坚定,“您要是走了,这果园就真废了,等明年丰收了,您再把钱慢慢还我就行。”
苏晓也拿起竹篮里的果苗:“这是我家果园里长得最好的红富士果苗,抗灾性强,我爸特意让我拿来给您的。我们现在就帮您清理淤泥,把果苗栽上。”
两人说着,就挽起袖子动手。林舟找来锄头,小心翼翼地清理果树根部的淤泥,动作轻柔,生怕碰伤了还没完全腐烂的根系;苏晓则提着水桶,从旁边的小溪里打水,一点点冲洗树根上的泥块。
他们的动静引来了周围的村民。之前因为防汛沙袋分配吵过架的张婶,提着一把铁锹走了过来:“老王,我来帮你挖树坑。之前是我太急了,不该跟大伙儿抢沙袋,你别往心里去。”
村里的老木匠李伯也扛着工具来了:“我来帮你修果棚,我那儿还有些闲置的木料,足够用了。”
“我这儿有肥料,给新栽的果苗施上,长得快!”
“我去叫我家那口子,帮你把倒伏的果树扶起来!”
村民们陆续赶来,有的扛木料,有的提水桶,有的拿肥料,原本冷清的果园一下子热闹起来。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清理淤泥,有的修复果棚,有的栽种果苗,没人喊累,也没人抱怨,脸上都带着实实在在的关切。
老王站在一旁,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之前因为抢沙袋和张婶吵得面红耳赤,因为担心灾情对林舟有过怨言,可现在,这些矛盾都在这热火朝天的互助场景里烟消云散了。
他抹了把眼泪,也拿起一把小铲子,加入了清理淤泥的队伍。
这时,镇党政办主任赵伟也来了,他穿着一身干净的夹克衫,手里拿着一把铁锹,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走到林舟身边,有些尴尬地说:“林舟同志,之前防汛的时候,是我考虑不周,不该搁置你的应急预案,也不该指责你擅自离岗。现在我来给大伙儿搭把手,也算弥补一下我的过错。”
林舟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赵主任,谢谢你能来。这边的树坑还没挖完,你去那边帮忙吧。”
赵伟拿着铁锹走到果园角落,想跟村民们搭话,可大家只是礼貌性地笑了笑,就继续埋头干活,没人主动跟他闲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