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摸出兜里的报告,想给王大爷看看那“1.2万”的增收数,又没敢——怕老人问“这钱咋没到我兜里”。
回到出租屋时天已经黑了。林舟把报告铺在桌上,旁边摆着旧笔记本和王大爷家的销量账本。他试着把“623元”改成“1.2万”,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划掉,改了又划,纸页被戳出个小窟窿。
手机响了,是苏晓的微信视频。镜头里,她蹲在果园里,手里拿着个小苹果:“林哥,我拍了个‘苹果成长记’的视频,你帮我看看文案呗?”视频里,她从苹果花讲到小苹果,最后对着镜头笑:“希望秋天的时候,这些苹果都能卖出去,给王小丫他们买新课桌。”
林舟看着屏幕里的苏晓,她的袖口沾着泥,头发被风吹得乱翘,却笑得比县府办的玻璃幕墙还亮。他没提报告的事,只说:“文案很好,我明天帮你转发到科室群里。”
挂了视频,林舟把报告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旧笔记本的“村小缺课桌”那行字上,他突然想起周明远早上路过办公室时说的话:“小林,纸上的数字,抵不过村民碗里的馒头。”
第三幕
县府办的食堂开饭早,十二点不到就排起了队。林舟和李曼排在队伍里,讨论着报告的修改方向——李曼坚持要保留“1.2万”,林舟则想换成“预计增收1.2万”,加个“预计”,心里能踏实点。
“行,听你的,加个‘预计’。”李曼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是她的职场习惯动作,轻得像拍同事,“不过省厅那边要是问,你得圆过去,就说‘按今年的长势,肯定能达到’。”
林舟刚想点头,眼角突然瞥见食堂门口的身影——苏晓拎着个帆布包,站在玻璃门外面,手里攥着个苹果,指节都白了。她显然是看见李曼拍他肩膀的动作了,帆布包晃了晃,里面的苹果撞得“咚咚”响。
“我去趟洗手间。”林舟跟李曼说了句,拔腿就往门口跑。
苏晓已经转身往楼下走了,帆布包挂在肩上,带子滑到了胳膊肘。“晓晓!”林舟追上她,抓住她的手腕,“你怎么来了?怎么不进去?”
苏晓低着头,头发遮住了眼睛,声音闷闷的:“我来给你送苹果,还有……给你看我新拍的视频。”她把帆布包往他怀里塞,里面的苹果滚出来几个,落在水泥地上,磕出了小坑。
林舟弯腰去捡,手指刚碰到苹果,就被苏晓拉住了。她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举着手机递到他面前——屏幕上是他昨天发的朋友圈,内容是“苏家村数字乡村案例进展顺利,感谢县府办同事协同推进”,配了张他和李曼在会议室讨论的照片,没提村小,没提烂苹果,连“苹果电商”都只字未提。
“你的‘协同推进’,就是把我们的事都忘了,是吗?”苏晓的声音发颤,眼泪掉在手机屏幕上,“我拍视频说村小漏雨,你没转发;王大爷的苹果卖不出去,你没问;现在你写报告,只写‘县府办协同’,我们的课桌、我们的苹果,在你眼里,是不是都不重要了?”
风从楼梯间的窗户吹进来,带着食堂飘来的饭菜香,和苏晓身上的泥土味混在一起,有点呛人。林舟张了张嘴,想说“不是这样的”,却看见苏晓的帆布包里掉出张纸——是村小孩子们画的“新课桌”,纸上的课桌画得歪歪扭扭,旁边写着“谢谢林哥哥”。
“我不是来怪你的。”苏晓蹲下身,捡地上的苹果,手指擦过苹果上的泥,“我知道你去县府办是做大事的,只是……只是觉得,你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她把捡起来的苹果放进林舟手里,“这些苹果是熟的,你拿给县领导尝尝,说不定他们尝了,就愿意帮我们修课桌了。”
说完,她转身就走,帆布包的带子还耷拉在胳膊肘上,背影在楼梯间的阴影里,越走越小。林舟站在原地,手里的苹果沉甸甸的,表皮还带着苏晓手心的温度。
他回到食堂时,李曼已经打好了饭,坐在靠窗的位置。“怎么去了这么久?”她指着对面的座位,“快吃吧,下午还要跟省厅的人打电话对接。”
林舟坐下,把苹果放在餐盘旁边,没动筷子。李曼瞥见苹果,眼睛亮了:“苏家村的苹果?正好,明天省厅调研组来,拿这个当伴手礼,比送茶叶实在。”
林舟猛地攥紧了筷子,竹筷在他手里弯了个弧度。他看着窗外的玉兰树,突然想起苏晓红着眼眶举手机的样子,想起王大爷堆在树下的空竹篮,想起旧笔记本里“村小缺课桌”那行字——这些东西,好像都被县府办的玻璃幕墙隔开了,看得见,摸不着。
“这苹果,我自己留着吃。”林舟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大口,甜里带涩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像他现在的心情。
(第一章完)
喜欢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老笔记本裹着半块烤红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