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曦的自我意识如同破土而出的藤蔓,在家庭这个“小花盆”里左冲右突,急切地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来伸展枝叶。凌空和苏暮雨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开始有计划地将家庭的“半径”从熟悉的老宅,逐步向外延伸。
一、“‘社区’初体验:广场舞旁的“小观察员”与 playground 的“社交新人”
第一个探索的目的地,是小区中心的小花园。这里几乎是整个社区育儿信息的交汇点,也是孩子们的小型社交场。
第一次带着凌曦正式加入傍晚的“遛娃大军”,场面颇具戏剧性。凌空依旧保持着他的“科研”风格,他选择了一个能俯瞰整个小花园的长椅,如同观察野外生态的科学家,注意着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行为模式、家长们的互动方式。苏暮雨则抱着有些紧张的凌曦,融入其中。
凌曦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看到蹒跚学步的小伙伴,会指着“啊啊”叫;看到骑着滑板车呼啸而过的哥哥姐姐,会兴奋地跺脚;最吸引他的,是旁边空地上那群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广场舞奶奶。他看得入了神,连最喜欢的米饼都忘了吃,小身子随着节奏微微晃动,偶尔还会笨拙地拍拍小手。
一位热情的李奶奶注意到这个漂亮又专注的“小观察员”,笑着过来逗他:“小朋友,要不要跟奶奶一起跳啊?”
凌曦立刻把头埋进苏暮雨怀里,只露出一只眼睛偷偷看。
凌空在远处记录:“对象对群体性韵律活动表现出兴趣,但存在陌生人焦虑。社交互动意愿等级:观察期。”
几天后,他们开始尝试接触小花园一角的儿童游乐设施(playground)。凌曦对滑梯既向往又害怕,在凌空的鼓励和苏暮雨的陪伴下,他花了整整三个下午,才终于愿意从最低矮的那段滑下来。成功之后的他,脸上绽放出巨大的成就感,反复拉着爸爸妈妈去滑。
更复杂的社交场景出现在争夺秋千和沙坑玩具时。凌曦牢牢记得“我的”宣言,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社区的公共小铲子,他冲过去就想拿回来,嘴里喊着:“我的!”
苏暮雨赶紧拦住他,蹲下来耐心解释:“小曦,这是大家一起玩的玩具,不是我们家的。你想玩的话,可以等小朋友玩好了,或者我们问问能不能一起玩?”
凌曦似懂非懂,但看到妈妈坚持的眼神,以及旁边小朋友戒备的姿态,他瘪瘪嘴,委屈地放弃了,转而研究起脚下的沙子。凌空在一旁默默观察,在记录本上添上一笔:“物权概念需从‘个人’向‘集体’拓展,公共空间规则启蒙开始。”
渐渐地,凌曦在小花园里有了几个“脸熟”的小伙伴。虽然还谈不上真正的互动游戏,但他们会并行挖沙,会交换一个好奇的眼神,会在离开时被大人引导着挥挥手说“拜拜”。凌空的 【社区观察】 与苏暮雨的 【幼儿社交引导】 技能,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着经验。
二、“‘远途’的试炼:首次短途旅行的“后勤保障”与“计划外”惊喜
随着凌曦对小区环境逐渐熟悉,凌空和苏暮雨决定进行一次更大胆的尝试——为期两天的周边城市短途旅行。这对整个家庭的协作、应变能力和凌空的“精密计划”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凌空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那份名为“首次家庭短途旅行方案”的文档,详细程度堪比商业项目计划书:
· 行程规划: 选择车程不超过2小时的目的地,预定亲子友好型酒店(需提供婴儿床、床围栏),景点选择以开阔、安全的自然风光为主,严格控制每日活动量。
· 物资清单: 从凌曦的衣食住行到应急药品,列出了近百项物品,并标注了优先级和打包顺序。他甚至计算了奶粉、尿布的大致消耗量,并准备了20%的冗余。
· 应急预案: 包括路线拥堵备选方案、恶劣天气室内活动方案、孩子突发疾病就近就医指南等。
苏暮雨看着这份计划书,哭笑不得:“老公,我们是去度假,不是去发射火箭。”
凌空推推眼镜,一脸严肃:“充分准备是应对不确定性、提升旅行体验幸福感的基础。”
王亚琴则忙着按照清单帮他们准备各种凌曦习惯吃的辅食泥和零食,嘴里念叨着:“外面东西不干净,还是自己带的放心。”
旅行当日,计划的前半段执行得堪称完美。凌曦对坐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不时发出惊叹。抵达酒店,他对新环境有些陌生,但被房间里那个小小的帐篷儿童床吸引了注意力,爬进去探索了半天。
真正的“试炼”从下午开始。计划中去公园草坪野餐,结果刚到没多久,原本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太阳雨。凌空立刻启动“应急预案B”,指挥全家转移至公园内的游客中心避雨。凌曦被突如其来的雨点和匆忙的转移弄得有些不安,开始哼哼唧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