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试了几种方法,效果都不理想。”凌空摇摇头,揉了揉眉心,“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短暂的沉默后,苏暮雨轻声开口,简单说了说白天协调会上遇到的阻力。“……有时候觉得,推动事情前进,比把事情本身做好要难得多。”
凌空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立刻给出解决方案。他只是将水杯递过去:“喝点水。”然后,他伸出手,轻轻握了握她放在膝盖上的手,那手心有些凉。“别着急,总会有办法的。如果需要,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那些技术参数的争议点。”
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传递过来一种沉稳的力量。这句简单的话和这个细微的动作,仿佛瞬间驱散了苏暮雨心头的些许阴霾。她反手握了握他的,点了点头:“嗯,我知道。你先攻克你的算法难关,我这边自己能处理。”
他们没有进行长时间的深入交谈,也没有给出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这一次短暂的、脱离各自工作困境的交流,以及那个无声的握手,像一道微光,穿透了各自领域的迷雾,重新连接了彼此。他们意识到,即使在各自奋斗的战场上遭遇瓶颈,身后依然有一个可以短暂停靠、无需多言便能获得理解和力量的港湾。
凌空回到书房后,并没有立刻继续纠结于那个收敛性问题,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模糊的霓虹灯光,深呼吸了几次。他意识到,或许自己也需要暂时跳出那个过于专注的思维定式。他重新坐回电脑前,不再执着于原有的几种优化路径,而是尝试从一个更基础的理论模型出发,重新审视问题。有时候,退一步,反而能看清更多的可能性。
、“‘家’的温度:雨天周末与‘记忆地图’的填充”
周末,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从清晨便开始下个不停,彻底打消了他们外出活动的念头。但这湿漉漉的天气,反而为小家营造了一种格外温暖、向内凝聚的氛围。
上午,他们睡到自然醒。凌空难得没有早起折腾他的代码,苏暮雨也放任自己赖了会儿床。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成了最天然的白噪音,让人心安。
起床后,凌空主动提出负责午餐。他利用苏暮雨之前教的方法,慢火熬了一锅香浓的番茄牛腩汤,满屋子都飘荡着开胃的酸甜香气。苏暮雨则兴致勃勃地尝试制作松饼,虽然第一个因为火候没掌握好而有些焦黑,但后续的几个愈发金黄松软,配上蜂蜜和水果,成了雨天完美的早午餐。
下午,是共同的整理与创造时间。他们决定系统地整理一下自从搬家后,陆续收到的各种信件、单据、购物小票以及打印出来的重要照片。凌空找来了几个不同颜色的文件夹和标签贴,负责分类和归档,他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苏暮雨则负责筛选照片,并将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比如乔迁之日、苏晓晓来访、还有他们平时随手拍下的生活瞬间,精心挑选出来。
“看这张,你当时在研究装那个书架,表情好严肃,像在攻克世界难题。”苏暮雨拿起一张照片,笑着递给凌空。
凌空接过一看,也忍不住笑了:“那个螺丝孔位确实有点歪。不过最后不是完美解决了?”
他们一边整理,一边回忆着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笑声不时在客厅里响起。最后,他们并没有将所有照片都塞进相册,而是苏暮雨提议,一起动手制作一面“记忆墙”。他们在书房的一面空白墙上,用无痕胶带和可爱的小夹子,错落有致地挂起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照片:有慕尼黑雪山的合影,有上海新居的第一顿晚餐,有苏晓晓搞怪的瞬间,也有凌空在厨房“科研”的侧影,还有一张是某个周末清晨,他们一起在阳台给绿植浇水时,阳光恰好洒下的抓拍。
这面小小的照片墙,仿佛是这个家的“记忆地图”和“情感坐标”,记录着他们从异国到同城,从恋人到家侣的足迹。看着这面墙,就能感受到这个空间里流淌着的、具体而微的幸福时光。凌空看着苏暮雨踮着脚,认真调整照片角度的背影,心中一片柔软。他想,所谓家的温度,或许就是由这些共同经历、共同创造、共同记忆的无数个微小瞬间,一点点煨热起来的。
、“‘涟漪’效应:苏晓晓的‘求助’与凌空的‘理性分析’”
周日的晚上,他们接到了苏晓晓的视频通话邀请。接通后,屏幕那头的苏晓晓似乎没有了往日的活蹦乱跳,显得有些心事重重,背景是在她自己的公寓里。
“姐,凌空哥,你们在干嘛呢?”她声音有点蔫。
“刚吃完饭,在休息。你怎么了?看起来没什么精神。”苏暮雨关切地问。
“哎……”苏晓晓叹了口气,开始倒苦水。原来她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公司有一个外派到欧洲分部半年的机会,职位和待遇都有提升,能接触到更前沿的项目,对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好处。但她又刚刚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对方人很好,她担心半年的异国恋会给这段感情带来变数,所以非常纠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