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暮雨也加入吐槽行列:“你们那至少目标明确。我们做项目才头疼,甲方爸爸的心思比女朋友还难猜,方案改个十遍八遍是家常便饭。”
苏晓晓深有同感:“对对对!还有那些网络上的键盘侠,根本不懂艺术,就知道指手画脚!”
大家互相吐槽,又互相安慰,在欢声笑语中释放着压力。凌空看着眼前这些一起长大的伙伴,尽管各自的道路已然不同,赵强在体育场上挥洒汗水,苏晓晓在艺术世界里追寻梦想,苏暮雨在职场中历练成长,自己则在学术深海中探索,但那份根植于年少时期的理解、支持和毫无保留的信任,却从未改变。他们依然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剪贴簿’的续写:共同记忆的新篇章”
闲暇时,凌空和苏暮雨最喜欢待的地方,是苏暮雨那个充满书香和阳光的房间。凌空带来了那本珍贵的剪贴簿,苏暮雨则准备好了新的照片、贴纸和彩笔。
他们一起挑选这次带回的照片——有凌空在香山红叶中微笑的瞬间,有他围着灰色围巾在实验室楼下的留影,有苏暮雨在上海外滩的夜景照,还有他们视频通话时一些有趣的截图。两人头靠着头,一起回忆着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苏暮雨用她娟秀的字迹在旁边写下注解:
“凌博士登高望远,心系代码。”——配香山照片。
“来自苏同学的手工温暖,抵御京华寒流。”——配围巾照片。
“隔着屏幕的晚餐,味道是思念。”——配视频截图。
他们还特意留出了一页,贴上了凌空那篇论文首页的截图,苏暮雨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奖杯,写着:“凌空同学在探索‘机器人元认知’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值得纪念!”
共同续写剪贴簿的过程,像是一次温馨的仪式,梳理着他们共同的情感记忆,也见证着彼此的成长足迹。这本越来越厚的册子,成为了他们爱情最生动、最具体的载体。
、“‘未来’的微光:现实考量与朦胧的共识”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凌空和苏暮雨沿着飞云江慢慢散步。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江水缓缓流淌,闪烁着细碎的金光。话题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更远的未来。
“博二下学期,应该要开始考虑博士后的出路,或者工业界的机会了。”凌空说道,语气平和。
“嗯,”苏暮雨点点头,“我在上海这边,工作也慢慢稳定下来,有几个项目做得还不错,领导也挺看重。”
两人沉默了片刻。他们都清楚,凌空的博士生涯还有两三年,而苏暮雨在上海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异地”这个状态,短期内似乎还看不到尽头。
“我查过,”凌空打破沉默,“北京和上海之间,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其实很多。我们领域的一些顶尖企业和研究院,在上海也有分部。”
苏暮雨看向他,眼神清澈:“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凌空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未来的选择,可以尽量考虑对彼此发展都有利,并且能缩短地理距离的方向。不一定非要立刻定下来,但我们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和准备。”
他没有给出空泛的承诺,而是提出了一个务实且充满希望的方向。苏暮雨听懂了他的意思,他是说,他们的未来规划里,始终有对方的位置,他们会共同努力,让交叉点早日出现。
“好。”苏暮雨握住他的手,笑容在阳光下格外明媚,“我们一起留意,一起努力。”
这个朦胧的共识,像冬日里的一缕微光,虽然还不耀眼,却足以驱散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些许阴霾,让他们对前路充满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凌空站在熟悉的窗前,望着飞云县宁静的夜空和零星升起的烟花。过去一年的汗水、迷茫、突破与温暖,都已沉淀为成长的养分。他手中握着苏暮雨微凉的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平静与力量。他知道,新的一年,挑战依旧,分离仍在,但有了身边这个人的理解和并肩,有了家人朋友的支持,有了清晰的目标和不断增长的能力,他无所畏惧。归途是为了积蓄力量,而更好的出发,永远在路上。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