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校报到,正式进入C实验室。这里的气氛与李教授的实验室有所不同,规模更大,节奏更快,竞争似乎也更无形。实验室里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加起来有几十号人,每个人都很忙碌。
韩教授在组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凌空:“这是新来的直博生凌空,之前在南航李老师组里做过很不错的工作,大家欢迎。”掌声过后,凌空感受到了来自各方打量和好奇的目光。在这里,他不再是社团领袖,不再是项目核心,只是一个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新人小凌”。
初始的任务是阅读实验室近三年的核心论文和内部技术报告,熟悉实验室现有的代码库和实验平台。这又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过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更偏向基础理论和算法创新,对数学功底和理论推导能力要求极高,这让习惯工程实现的凌空感到了压力。他必须逼迫自己静下心来,啃那些艰深的数学证明和复杂的概念。
师兄师姐们大多友善,但也都忙于自己的课题,能给予新人的指导有限。凌空很快调整心态,发挥【主动学习】和【不耻下问】的精神,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查阅资料,实在搞不定,再选择合适的时机,礼貌地向师兄师姐请教。他用自己的踏实和专注,慢慢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视频两端’的日常:距离下的温情与新的相处模式”
异地恋的生活,随着凌空的安顿而正式开始。他们严格遵守着“通讯协议”,每天都会在固定的睡前时间进行视频通话。
一开始,两人都有些不适应。镜头下的表情似乎比面对面时更放大,沉默也显得更突兀。凌空通常会汇报他一天的“进展”:“今天把代码库大致熟悉了一遍”、“租的房子终于收拾得能住人了”、“尝试做了青椒肉丝,这次好像没炒老”。
苏暮雨则分享她入职培训的趣事,同事间的八卦,或者吐槽公司附近的午餐又贵又难吃。
有时,也会出现信号卡顿、画面凝固的尴尬,或者因为一天疲惫而无话可说的瞬间。但他们学会了接受这种不完美。有时就开着视频,各做各的事,凌空看论文,苏暮雨看书或整理房间,偶尔抬头看到屏幕里对方专注的样子,便觉得心安。
他们也开始开发新的“共同活动”。比如,约定好看同一部电影,然后在视频里交流观后感;或者同时在不同的城市寻找好吃的面包店,隔空“测评”;苏暮雨还会在视频里“监督”凌空练习厨艺,远程指导他某个菜的关键步骤。
一次,凌空因为在实验室调试一个棘手的问题,错过了原定的视频时间。等他回到住处,打开手机,看到苏暮雨发来的几条未读消息和几个未接通的视频请求,心里一紧,连忙拨了回去。
视频接通,苏暮雨脸上并没有责怪,只有担忧:“怎么这么晚?没事吧?”
“没事,就是有个bug一直没找到,弄晚了。”凌空带着歉意解释。
“下次如果忙,提前发个信息说一声就好,别让我担心。”苏暮雨轻声说。
“好,一定。”凌空郑重答应。
这个小插曲让他们意识到,异地恋中,“报备”和“回应”的重要性,它关乎安全感。从此,凌空养成了有事耽搁必定提前告知的习惯。
北国的秋意渐浓,凌空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漫天飞舞的银杏叶,会想起金陵的梧桐,也会想起飞云县的香樟。他开始慢慢熟悉这座城市的脉络,适应实验室的节奏,也在笨拙地学习如何照顾好自己。视频另一端苏暮雨的笑容和叮嘱,冰箱门上那些定格的瞬间,以及心中那个“在更高处相见”的约定,是他在这个庞大而陌生的城市里,最温暖的光亮和前行的动力。他知道,新的生活已经拉开帷幕,而他们的故事,正跨越山河,在南北两座城市里,同步书写着新的章节。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