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专家走后,黑夜中最后一缕月光被车间窗格切碎,洒在布满灰尘的地面上,空气中,疲惫与亢奋交织成一种奇异的味道。
王大锤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一夜的辛劳与专注尽数呼出,他放下手中最后一张水磨砂纸,目光近乎贪婪地落在他亲手完成的作品上。
激振臂与频率调节器,静静地躺在铺着干净绒布的工作台上,在昏黄的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独有的冷峻光泽。
每一个部件都光滑如镜,尺寸精准到令人发指,他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拂过那冰凉的表面,指尖传来的完美触感让他知道,这活儿,成了。
他用尽了毕生所学,甚至推翻了自己奉为圭臬几十年的“规矩”,才最终完成了这个近乎不可能的挑战。
此刻,他疲惫地靠在冰冷的车床上,熬了一夜的腰背酸痛得像要断掉,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光亮和满足。
这感觉,比当年厂里发奖金,评上八级工,还要舒坦。
不远处,孙志、钱明、吴谦三人也围着他们的杰作,做着最后的收尾。
他们用温热的蜂蜡对那个精致的电木基座进行了最后的封存和抛光,那股混杂着木香和蜜蜡的独特气味,成了这充满机油味的沉闷车间里,唯一一抹温柔的芬芳。
基座在他们手中,不仅性能稳定,外观也如同一件沉稳厚重的工艺品,每一处倒角都透着圆融和考究。
而车间中央,侯建设和张师傅正带领着几个老工匠,拧紧主体框架的最后一颗螺栓。
这个用角钢和厚钢板焊接起来的大家伙,看起来有些笨重,甚至带着几分粗犷,但每一个连接处,每一个鱼鳞焊点,都处理得异常牢固,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工业力量感。
“行了!”侯建设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粗声粗气地喊了一嗓子。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齐刷刷地投向了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总装。
林旬走到了工作台前,他看了一眼散落在台面上的所有零件,又看了一眼围在周围、满眼期待与疲备的众人,空气中混杂着铁锈、机油和汗水的味道,此刻闻起来却无比振奋。
“开始吧”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针强心剂,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总装工作,由林旬亲自指挥,侯建设和张师傅担当主力。这不像是在组装一台机器,更像是一场庄严的、属于工人的仪式。
“主支撑臂,安装到位,用吊环慢慢落,注意垂直度,拿水平尺看着!”
“传动齿轮组,先上足了黄油!对,就是那桶最好的!别心疼!啮合间隙用塞尺校对,我说了,不能超过三个丝!”侯建设一边指挥着两个小工,一边拿着塞尺亲自检查,嘴里还嘟囔着。
“三个丝,头发丝都比这粗,这小子是想把咱们这群老家伙的眼珠子都累瞎。”
话虽如此,他手上的动作却稳如泰山,没有半分含糊。
“频率调节器,王师傅,你亲自来。”林旬看向王大锤。
王大锤点点头,郑重地捧起他打磨了一夜的零件,像捧着稀世珍宝。
他轻拿轻放,小心翼翼地对准轴心,在一片屏息的注视中,慢慢地将调节器推进了预留的孔位,严丝合缝,顺滑得没有一丝声响。
林旬的指令清晰而准确,每一个步骤都了然于胸,侯建设和张师傅配合默契,几十年的钳工功底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扳手、螺丝刀、锤子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没有丝毫多余。
当王大锤亲手将那根闪亮的激振臂安装到主体上时,围观的工人们都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惊呼。
那根如同艺术品般精密的钢臂,与粗犷的框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和谐感,像是一头钢铁猛兽,被装上了最锋利的牙齿。
接下来,是最需要小心的部分——安装“心脏”基座。
孙志、钱明、吴谦三人捧着那个电木基座,像捧着一件易碎的古董瓷器,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到了设备预留的位置上。
吴谦亲自用一套他自己磨出来的特制小螺丝刀,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扭矩,将基座一圈一圈地固定好。
整个过程,车间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最后,林旬亲手拿起了那块被环氧树脂包裹的压电陶瓷“心脏”。
他的目光转向了角落里的陈浩。
陈浩立刻会意,抱着他奋战了一整夜的成果——一个用各种旧元件拼凑起来,看起来有些简陋寒酸,但内部线路却异常整洁得像阅兵方阵的控制盒,快步走上前。
“线路都反复测试过了,没问题。”陈浩的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明亮得吓人,里面跳动着兴奋和期待的火焰。
林旬点了点头,他将“心脏”轻轻地放入电木基座的凹槽中。
“咔哒。”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完美契合,分毫不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