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泛起鱼肚白,咸腥的海风吹散了后半夜的寒气。
赵富贵和张师傅揣着满脑子匪夷所思的计划,被林旬催着先回去了。
工地上只剩下林旬,还有跟在张师傅屁股后面,一脸懵懂的周勇和孙浩。
“林……林工,”周勇搓着手,壮着胆子开口,“您说的那个……真空……抽水……我们哥俩能干点啥?”
孙浩在旁边猛点头,眼神里全是热切。
林旬看着他们,这两人年纪跟自己差不多,是厂里年轻一辈里手脚最麻利的,也是被老师傅们呼来喝去最多的。
他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你们俩,一个月工资多少?”
“我三十六块五,”周勇说。
“我三十五块整,”孙浩补充道。
林旬从口袋里掏出昨天刚到手的二百块奖金,又加上修车床剩下的三百,数出两张五十的,塞到周勇手里。
“拿着。这不是给你们的工资。”
周勇和孙浩都吓了一跳,手像被烫了,连连后退。
“林工,这可使不得!我们啥也没干呢!”
“听我说完,”林旬把钱硬塞回去,“你们俩,现在还不能跟我出来。蓝图公司现在就是个空壳子,连张办公桌都没有,你们来了喝西北风?”
他指了指机械厂的方向。
“你们的任务,是留在厂里。”
“啊?留在厂里?”两人都愣了。
“对。第一,跟紧张师傅,把他那身修机器的本事,给我一点不落地学到手。别怕他骂,他骂得越狠,你们学得越快。”
“第二,”林旬的音量压低了些,“给我盯紧了刘全胜。他今天吃了这么大个瘪,肯定要找回场子。他见了谁,说了什么,尤其是在二车间搞什么小动作,你们找机会告诉我。”
“最后,厂里那些跟你们一样,有手艺,但是不得志,觉得憋屈的年轻人,多跟他们聊聊。谁是真正干活的,谁是混日子的,心里记个数。”
林旬拍了拍周勇的肩膀,那一百块钱在他手里沉甸甸的。
“这钱,不是收买你们。是让你们有时候请兄弟们喝瓶汽水,吃根冰棍,方便打听事儿,不够了,再来找我。”
周勇和孙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
这不就是话本里说的,安插在敌人内部的“自己人”吗?
“林工,你放心!”周勇把胸脯拍得邦邦响,“保证完成任务!”
孙浩也用力点头:“我们就是您在厂里的眼睛和耳朵!”
林旬笑了。
打发走两个兴奋的年轻人,他迎着初升的太阳,活动了一下筋骨,朝着公路走去。
天亮了,该去给他的“蓝图”,找第一根“吸管”了。
……
哐当哐当……
老旧的解放牌公交车在坑洼不平的公路上颠簸,车厢里混杂着柴油、汗水和韭菜包子的味道。
林旬靠在窗边,看着窗外快速倒退的农田和砖房,思绪飞向远方。
一个小时后,公交车在一个写着“滨海市化学纤维总厂”的站牌下停住。
眼前是一道延绵不绝的红砖围墙,墙上用白石灰刷着一行已经斑驳的标语:“抓生产,促发展,为四个现代化献力!”
高大的烟囱正冒着白烟,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塑料加热后特有的古怪气味。
门口传达室里,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的老师傅正靠在椅子上打盹。
林旬走上前,敲了敲窗户。
“师傅,我找一下你们供销科。”
老师傅睁开一只眼,懒洋洋地问:“哪个单位的?有介绍信吗?”
“我是第三机械厂的,过来咨询点业务。”林旬递上一根“大前门”。
老师傅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态度好了点,指了指登记本:“自己写,进去直走,左拐那栋三层小楼就是。”
林旬道了声谢,走进厂区。
他没去供销科,而是凭着前世的记忆,径直朝着生产车间的方向走去。
化纤厂的核心产品是涤纶和锦纶,但它的一个副业,就是生产聚丙烯颗粒——也就是制造塑料盆、塑料桶的原料。
而林旬需要的“塑料排水板”(PVD),其主要成分就是聚丙烯。
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专门的PVD生产线。但林旬知道,化纤厂在生产聚丙烯颗粒时,会产生大量不符合优等品标准的“副牌料”和落地的“废料”。
这些东西,在厂里人看来是垃圾,需要花钱请人拉走处理。
但在林旬眼里,它们就是制造PVD最合适的原料,是废料堆里的金疙瘩。
他绕到三号车间后面,果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废料堆场。
花花绿绿的塑料废丝、不成形的塑料块、混杂着灰尘的颗粒,堆得像小山一样。
几个工人正拿着铁锹,费劲地把这些东西往一辆东风卡车上装。
“师傅,打听一下,”林旬走过去,又递上一圈烟,“这些料子,都拉哪儿去啊?”
一个工人接过烟,擦了把汗,咧嘴说:“拉到郊区填坑去呗!还能干啥,一文不值的玩意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90:大国工匠的基建之路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