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重来的决定,如同在“先锋小组”内部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短暂的震惊和沉默之后,是近乎窒息的压力和铺天盖地的质疑。时间表的倒计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而他们要做的,是拆掉承重墙,在废墟上重建一座更坚固的大厦。
质疑不仅来自内部。当陈曦将决定和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给周启明时,电话那头是长达一分钟的沉默。那沉默比任何斥责都更让人心悸。
“陈曦,”周启明的声音终于响起,听不出情绪,“你知道失败的后果吗?”
“我知道。”陈曦握着话筒,指节有些发白,“但带着隐患前进,是更大的失败。我请求上级给予我们时间和信任。”
“信任?”周启明轻笑一声,带着一丝冷意,“信任是消耗品,陈首席。你已经用掉了很多。我给你两周时间。两周后,我要看到新架构的可行性验证报告,必须是颠覆性的,足以说服所有质疑者的报告。否则……”
他没有说下去,但陈曦明白。否则,不仅他的首席位置不保,整个“先锋小组”都可能面临重组,甚至更严厉的审查。
两周,十四天,三百三十六个小时。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疯狂赛跑。
小组内部的气氛达到了冰点。钱老等几位老专家拿出了压箱底的本事,几乎不眠不休地重新推导核心公式;赵磊带着年轻成员疯狂编码,搭建新的模拟环境;陈曦则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在宏观架构和微观调试间不断切换,协调着所有人的进度,同时还要顶住来自上层无形的压力。
他们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干扰,实验室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咖啡壶永远满着,简易折叠床摆在角落,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迸发出的、近乎偏执的光芒。
就在陈曦团队在技术深渊中艰难跋涉的第十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内部冲突爆发了。
一位名叫孙立的中年工程师,是周启明后来推荐进入小组的成员之一,负责新架构下一个关键的数据压缩模块。他技术能力过硬,但性格固执,对新架构中某个他认为“过于激进”的设计提出了强烈反对,坚持要求沿用更保守的方案,否则拒绝提交他负责的核心代码。
“孙工,这个设计是经过集体论证的,是保证新架构性能跃升的关键!”赵磊急得额头冒汗, deadline 迫在眉睫。
“集体论证?我看是你们年轻人的冒进!”孙立拍着桌子,毫不退让,“这个设计风险太大,一旦出问题,整个数据流都会崩溃!我不同意!必须改!”
会议室内吵得不可开交。陈曦看着孙立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又看了看赵磊和其他几位面露焦急的成员,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孙立是周启明的人,他的强硬反对,仅仅是技术分歧,还是代表了某种来自上层的试探或警告?强行压制,可能会激化矛盾,甚至导致孙立撂挑子,后果不堪设想。妥协?那意味着新架构的性能将大打折扣,他们这两周的拼命将失去意义。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压力如同实质般挤压着空气。
陈曦缓缓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将孙立反对的那个设计部分,以及他提出的保守方案,并排画了出来。
“孙工,”陈曦的声音异常平静,打破了会议室里的争吵,“我们不谈对错,只谈数据。你的方案,稳定性A,性能B。我们的方案,稳定性预估B+,性能A+。现在,我们缺的就是对你方案稳定性A的绝对信任,以及对我们方案稳定性B+的可行性验证。”
他转过身,目光直视孙立:“我们还有四天时间。我提议,我们兵分两路。你,带着你的人,按照你的保守方案,实现这个模块。我,带着赵磊他们,继续按原方案推进。四天后,我们用真实的模拟数据说话。谁的方案在综合评估中胜出,就用谁的。愿赌服输。”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在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况下,还分散资源做两套方案?这简直是疯狂!
孙立也愣住了,他没想到陈曦会用这种近乎“浪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看着陈曦平静却坚定的眼神,那里面没有阴谋,没有压制,只有对技术的纯粹和对规则的尊重。
长时间的沉默后,孙立脸上的激动慢慢褪去,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好!就按陈首席说的办!四天后,用数据说话!”
紧张的空气瞬间缓和。一种基于技术和规则的公平竞争,取代了无谓的内耗和猜疑。
最后的四天,实验室里的灯火彻夜未熄。两个小组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敲击键盘的声音如同密集的战鼓。
与此同时,巴黎的陈玥,在拒绝了“LAuture”的收购提议后,正面临着独立后第一次真正的生存考验。
失去了“LAuture”庞大的渠道和资金支持,“未来工作室”的现金流瞬间变得紧张。虽然“元初”系列赢得了口碑,但独立运营意味着所有成本——从租金、人力到高昂的材料费和样品制作——都需要她自己承担。摩纳哥皇室的那笔订单利润,在支付了高昂的维权和法律费用后,已所剩无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之币战天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之币战天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