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第一场雪悄然降临,为城中村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小院的义诊却从未因天气而中断,反而因为季节更替,前来求医的人更多了。
这天清晨,石铁早早起来清扫院中的积雪,陈稳在厨房熬制预防风寒的汤药,周一鸣则在检查药材库存,准备补充冬季常用药材,林宝儿穿着厚厚的棉袄,正在帮李文辨认新到的一批药材。
李师兄,这个是桂枝,性温,能发汗解肌。林宝儿踮着脚,指着药材架上的桂枝说道。
李文拄着拐杖,认真记着笔记:桂枝配麻黄,就是麻黄汤,对吗?
不对哦!林宝儿摇摇小脑袋,师父说,麻黄汤要用桂枝配合,但桂枝和麻黄的比例很重要,用错了会伤正气。
林玄从屋里走出来,听到这番对话,满意地点点头:宝儿说得对。李文,你要记住,用药如用兵,讲究配伍得当。冬季多用温药,但也要因人而异。
正说着,院门被推开,一位裹得严严实实的老大爷走了进来,不停地咳嗽。
林神医,我这老慢支又犯了,咳咳……老大爷说话间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陈稳连忙扶他坐下,为他诊脉:师父,脉浮紧,舌苔白滑,是外寒内饮之证。
开小青龙汤。林玄吩咐道,但老人家年纪大了,麻黄要减量,加一味五味子收敛肺气。
周一鸣立即去抓药,石铁则生起一个小火炉,准备煎药。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几个农民工模样的人抬着一个昏迷的工友冲了进来。
救命啊!林神医!老王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了!
伤者额头血流不止,面色苍白,已经失去意识。
陈稳立即上前检查:头部外伤,可能还有内出血。要立即送医院!
来不及了!林玄快步上前,手指在伤者几个穴位快速点下,血流顿时减缓,老大,准备金疮药。老三,取我的银针来。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林玄用银针封住伤者几处要穴,又让石铁取来特制的金疮药敷在伤口上。不过一刻钟,伤者的呼吸就平稳下来,面色也恢复了些许红润。
太神奇了!工友们看得目瞪口呆,林神医,您这是仙术啊!
只是些止血封穴的手法罢了。林玄淡淡地说,现在可以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了。
送走这群人后,李文好奇地问:师父,刚才您用的是什么针法?为什么能这么快止住血?
这是回阳九针,专门用于急救。林玄解释道,但要用好这套针法,必须准确找到穴位,下针的深浅也很有讲究。
他让陈稳取来针灸模型,开始详细讲解每个穴位的定位和功效。徒弟们围坐一圈,认真听讲,连林宝儿都睁大了眼睛,努力记住师父说的每一个字。
午后,雪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小院里。这时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个年轻的女孩,戴着厚厚的口罩,眼神躲闪。
林神医,我……女孩欲言又止,显得十分难为情。
林玄温和地说:在医者面前,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慢慢说。
女孩这才摘下口罩,露出满脸的痘痘,有些已经化脓感染。
我去过很多医院,用过很多药,就是治不好。女孩带着哭腔,马上就要面试工作了,这个样子怎么见人啊……
周一鸣检查后说:师父,这是湿热郁结,毒火攻面。要用清热解毒的方子。
不仅要清,还要通。林玄补充道,湿热之所以郁结,是因为气血不通。要在清热的同时加入活血化瘀的药材。
他开了个方子,又配了一瓶外用药膏:内服加外用,七天可见效。但要记住,治疗期间要忌口,辛辣油腻都不能吃。
女孩感激地接过药方,正要离开,林玄又叫住她:姑娘,容貌只是皮相,重要的是内心。自信的人最美。
女孩愣了一下,重重点头:谢谢林神医,我记住了。
接下来的日子,小院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林玄开始系统地传授正骨手法,这让石铁特别感兴趣。
师父,这个手法俺能学吗?石铁看着林玄为一个扭伤脚踝的患者正骨,眼睛发亮。
当然可以。林玄示意他上前,正骨讲究刚柔并济。你力气大,但要学会控制力度,否则会伤到患者。
在林玄的指导下,石铁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手法。这天来了个肩膀脱臼的大汉,石铁按照师父教的方法,一拉一推,只听咔哒一声,关节就复位了。
嘿!不疼了!大汉活动着肩膀,又惊又喜,大个子,你这手法可以啊!
石铁憨厚地笑了:是师父教得好。
陈稳则在林玄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更复杂的脉诊。这天来了个自称失眠半年的患者,陈稳诊脉后判断是心肾不交。
师父,我认为应该用交泰丸加减。陈稳开出方子。
林玄检查后点点头:方子开得不错,但你还漏了一点。患者舌边有齿痕,说明还有脾虚。要加一味茯苓健脾安神。
我明白了。陈稳认真记下。
最让人惊喜的是李文。虽然行动还不方便,但他学习格外刻苦。这天来了个中风后遗症的患者,李文主动要求尝试针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隐世天尊的悬壶堂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隐世天尊的悬壶堂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