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辅、书摊与父亲的烟
知识竞赛初赛的结果,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初二整个年级。
林栋所在的三班代表队,以绝对优势碾压对手,轻松晋级决赛!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尤其是林栋个人在抢答环节的表现,堪称惊艳。无论是关于香港历史的细节,还是地理经济的冷门知识点,他几乎都能迅速而准确地给出答案,引得台下观摩的同学阵阵惊呼。
“三班那个林栋,以前没发现这么厉害啊?” “听说他天天泡阅览室,黑板报都是他弄的!” “真人不露相啊……”
这些议论飘进林栋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继续整理着笔记。同桌张伟则兴奋地搂着他的脖子,仿佛获胜的是他自己:“行啊栋子!深藏不露!这下给咱们班长脸了!”
班主任刘老师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在班会上特意表扬了代表队,尤其点名肯定了林栋近期的进步和付出的努力。学习委员张倩看林栋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真正的佩服。
然而,比这些虚名更实在的,是随之而来的校级奖励。由于在初赛中表现突出,学校给每位队员发放了二十元的奖励!并且告诉他们,如果能在下周的决赛中取得名次,还有更丰厚的奖金和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比赛的机会。
握着那两张崭新的十元钞票,林栋的心跳再次加速。这不是他倒卖四驱车赚来的、带着风险和气味的钱,这是通过“正途”、凭知识和努力换来的、干干净净的奖励!
二十元,加上父亲之前偷偷塞给他、他一直没动的那二十元,他的“启动资金”终于达到了四十元巨款!这笔钱,在他眼里,不再是简单的纸币,而是一颗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种子。
决赛在即,但他并没有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备赛中。重生的优势让他对决赛题目心中有底,足够的自信让他能够分心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知识竞赛是一条路,但来钱太慢,而且具有一次性。他需要一条更稳定、更可持续的“财路”。
一个午休时间,他注意到前排两个成绩优秀的女生正凑在一起,小声抱怨着什么。
“……我妈跑了好几个书店都没买到,说是最新版的,特别难买。” “是啊,老师说那本《数学题典》特别好,让我们尽量人手一本,这可怎么办啊……” “要不周末再去市里的新华书店看看?”
《数学题典》?林栋心里一动。他隐约记得,97年前后,确实有几套由名师编写的教辅资料风靡一时,由于印刷数量和市场渠道问题,在很多小城市的书店里经常脱销,成了学生和家长争相寻找的“紧俏货”。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他脑海中闪过——倒卖教辅资料!
这可比倒卖四驱车安全多了!目标是学生和家长,交易完全可以放在学校内部或周边,风险极小。而且,这东西是“刚需”,老师推荐,家长舍得花钱,利润空间甚至可能比玩具更大!
关键是,去哪里进货?
兴发批发市场主要以小商品和文具为主,专业性强的教辅书很少。他想到了另一个地方——市图书批发市场!那里是全市教辅图书的集散地,价格比书店便宜很多,而且经常能拿到书店没有的“内部渠道”货。
放学后,他揣着那珍贵的四十块钱,第一次踏进了市图书批发市场。
市场里比兴发市场安静许多,但规模更大。一排排摊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新书的油墨香。许多摊主并不零售,只是忙着打包发货,来往的多是推着小车、拿着清单的书店采购员。
林栋像个小侦察兵,一个个摊位逛过去,仔细看着堆放的书籍,尤其留意数学、物理、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辅。他竖起耳朵,听着摊主和采购员的交谈,捕捉着哪些书卖得最好,哪些又新到了货。
终于,在一个相对冷清的角落摊位,他看到了目标——那本被女生们念叨的《初中数学题典(最新修订版)》,崭新的封面摞得像小山一样高。摊主是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斯文的中年男人,正低头看着报纸。
林栋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老成一些:“老板,这本书怎么批?”
摊主抬起头,看到是个半大孩子,皱了皱眉:“小朋友,我们这里不零售,批发至少一件起。”
“我知道批发。”林栋镇定地回答,指了指那堆《数学题典》,“就是要批发。一件多少本?多少钱?”
摊主推了推眼镜,有些诧异,但还是报了个价:“这件是包好的,一件四十本。批发价……三块五一册。”
四十本!林栋心里快速计算:三块五一本,四十本就是一百四十元!他口袋里只有四十块,连零头都不够!
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难道想法刚萌芽就要夭折?
他不甘心,目光扫过摊位,忽然看到旁边还有一些散放的、封面略有磨损或者版本稍旧一些的同系列教辅,似乎是拆零处理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