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十二月二十七日,《江南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原南解法:一条易货贸易激活国企技改的破局之路》,详尽报道了任明远一年来的艰辛探索与原南地区国企技改的斐然成就。
任明远坐在办公室,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他手上拿着这份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思绪已飘向即将到来的一九九二年规划。
“叮铃铃——”,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你好,地区经委任明远!”任明远利落地接起。
“姐夫!我是二凤!”电话那头传来清脆欢快的声音。
“二凤!你好啊!厂里怎么样?茶园还好吧?”任明远语气轻快,对这个关键时刻曾鼎力相助的小姨子,他心存感激。
“都好着呢!两百亩茶园今年没旱着,生意也还过得去。姐夫,元旦我和二水办喜事,你和大姐一定得来呀!还有我那小外甥女!”二凤报着喜讯。
“好好好!一定到!一定到!”任明远连声应允,又想起什么,“对了,鹏程通知了吗?”
“小弟还没放假,又快期末考试了,就不打扰他了。”二凤回道。
放下电话,任明远心头涌起暖意。这苦命的小姨子,吃了多少苦啊,如今终于要成家了。
与此同时,远在温州的程大水,也接到了弟弟二水的电话。
厂子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大水这段时间正全力布局来年的分厂计划——在几个重点工程机械厂所在地设立宏海液压元件分厂。生产科牵头,销售、人事、财务、研发中心几方协同,拿出了三套方案。自去年上海之行,大水最终采纳了阿美的建议,专注深耕液压管路领域,今年产销势头更旺。为提供更贴身的服务,大水决定先布下一个分厂。这一次,阿美举双手赞成。
二十九号,大水带着小娟踏上了阔别十一年的归乡路。
想到即将回到李塘村,大水心潮澎湃。身边的小娟,这位“新媳妇”(如今已是“老媳妇”)竟从未踏足过婆家,也未曾见过二水三水,此刻也不免有些紧张。夫妻俩精心置办了礼品,也带上了刚满五周岁的儿子程宏开。
依旧是坐汽车到金华再转火车。听说金温铁路已在立项,往后,从温州就能直达家乡向阳县了。
回程的火车上,大水特意买了前三天的《江南日报》。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家乡的报纸,字里行间都是熟悉的气息,读起来格外亲切。
展开二十七号那份报纸,头版赫然映入眼帘。任明远?大凤的丈夫!大水一口气读完了整篇报道。
他沉默了许久,心头五味杂陈。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涩悄然泛起,但旋即又为大凤感到欣慰——她嫁了这样一位能干的丈夫。
回到李塘村,程家早已被闻讯而来的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程大水成了大老板的消息,早已传遍全村。
“哇!大水!真成大老板了!”
“呦,大水媳妇儿真俊啊!”
“啧啧,这孩子长得真好!大水,是你儿子吧?像你!”
众人的赞叹把大水娘乐得合不拢嘴。
大水给全村六十二户人家,每户都备了一个六百元的大红包——那年头,机关干部月薪不过百元。整个村子如同过节般热闹。
给二水的结婚贺礼,大水包了一万元。小娟给婆婆买了两身新衣,又塞给小叔子三水三千块零用钱。
大水娘看着虎头虎脑的孙子宏开,欢喜得直抹眼泪,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捧出来。
第二天,任明远一家三口也回到了李塘。
村里人羡慕不已。这汪家(大凤娘家)和程家是积了什么德?一个家门里出读书人、做大官(任明远);一个家门里出能人,大水在温州当大老板,二水在玉溪乡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啧啧啧……”乡亲们议论纷纷,兴许是祖坟埋到了风水宝地哩。
按向阳农村的老规矩,婚宴要连摆三天。正日子是元旦,三十一号晚上便开席迎客了。
大水这两天格外兴奋。三十号一整天,他都带着小娟和宏开,走遍了李塘村的山山水水。家里的老李子树还在,只是枝干更显沧桑。大水站在树下,目光望向隔壁大凤家地里的李子树,儿时与大凤开的玩笑蓦然浮现——戏言竟成真,二凤真成了二水的媳妇儿。想到此节,他不禁莞尔。
三十一号晚,程家院落里灯火通明,酒宴隆重。玉溪乡党委书记周金海坐了主位(乡长临时有事未到)。大水谦让,坚持要任明远坐自己的位置。
“程大老板,这是在你家,当然你坐!任主任肯定理解!怎么?还怕我多喝你几杯好酒不成?”周金海笑着打趣。
大水只好落座。周书记右边是任明远,接着是大凤、二水、三水、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乡长及两位副乡长(二凤尚未过门,她和娘家父母自然不便过来)。
席间,中华烟开了一条,五粮液上了六瓶。
大水酒量不浅,但不知任明远的深浅。二水偷偷扯了扯哥哥的衣角,低语:“哥,悠着点,任主任海量。”大水不以为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潮涌苍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