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
一九八八年三月,晨雾笼罩着温州城,汽车站人影稀疏。程大水紧紧抱着怀中的木箱,在微寒的风里站得笔直。箱子里装的是宏海液压元件厂新一批高压软管样品,也是他软管车间今年的希望。汽车驶出客运总站,车厢果然空空荡荡——春运的洪流已然退潮。再次踏上去海城工程机械厂的行程,这十三条整改意见的答卷,成败就在此行。
海城工程机械厂质检科里,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大水屏住呼吸,看着工人们把宏海厂的软管装上测试台。液压泵轰鸣,压力表指针猛地向右甩去,然后疯狂跳动起来——高脉冲测试开始了。一百次、一千次、五千次……每一次都像踩在大水的心尖上。最终,指针稳稳停在远超行业标准的刻度线上。质检科长拍了拍大水僵硬的肩膀:“程厂长,成了!”
走出厂门,海城早春的阳光第一次有了温度。大水拿出自己草绘的全国工程机械厂布局图,在“东方”、“北城”、“茂工”三家工程机械厂的地址上狠狠画了几个圈。他不再满足于活着,他要宏海真正站住脚根!
---
宏海厂软管车间的机器日夜轰鸣,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可大水蹲在车间角落,眉头拧得更紧了。他粗糙的手指抚过新生产的硬管总成接口处,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油渍渗了出来。旁边,一个工人正费力地旋紧老式管接头,额头上青筋凸起。这螺纹中径、锥面角度、加工精度,像几根刺扎在宏海刚刚挺起的脊梁上。
“不能光靠软管一条腿走路!”大水在满是油污的办公桌上猛地一拍,震得搪瓷缸子嗡嗡作响,“硬管、接头,都得给我顶上去!搞研发,成立研发中心!”办公室里几个老伙计面面相觑,目光里充满了怀疑。
几天后,一则招聘启事出现在《温州日报》角落:“宏海液压,诚聘研发领军,技术入股,共谋前程。”在那个“万元户”还是新闻的年代,“技术入股”四个字,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也引来了许多猜疑的议论。
---
那天细雨蒙蒙,大水在办公室研究一份外国液压产品目录。门被轻轻叩响。他抬头,瞬间怔住了。门口站着一个女子,修长身形裹在剪裁精良的米白色风衣里,雨滴从伞沿滑落。她收起伞,露出一张清丽又略带风霜的面容,眼神却异常明亮。
“阿美?”大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水哥,好久不见。”李美(阿美)微笑,从容得如同只是阔别几日,“我从美国回来了,爸爸说,你这里,正需要破局的技术。”
大水的心,被这个名字骤然拽回七年前那个混乱的夏夜。流氓的刀光,少女的惊叫,自己不顾一切扑上去时手臂撕裂的剧痛……还有后来,她那双欲言又止、盈满水光的眼睛。岁月模糊了许多细节,唯独那眼神,清晰如昨。
“李厂长……我几个月没看他了。你爸爸,他还好吗?”大水有些局促地起身让座。
“爸爸身体很好,一直念着你呢。”李美放下精巧的公文包,坐了下来,目光扫过大水摊在桌上的资料,“大水哥,还在研究林克和马顿?”
没等大水回答,她已从容地从包中取出几份厚厚的文件,摊开在桌上。她的手指纤长,点着资料上的图示和英文术语,语速平稳而清晰:
“林克的纳米深层处理技术,能大幅提升金属表面的抗疲劳强度,这才是他们高脉冲寿命的根基;他们的双卡套结构,”她在图纸上画了个圈,“核心在于振动能量的分层吸收和转化,不是简单的‘防’泄露,是让振动‘消失’。”
“马顿的快插接头,真正的秘密在内部的自补偿密封圈材料和锥形锁止环的微妙角度,0.5度的差异,就是‘秒级’和卡死的区别。至于法兰系统的‘零泄露’……”她翻到一页满是复杂曲线的图表,“核心是密封面微观形态与特种聚合材料的分子级配合,这是他们实验室上万次迭代的结果。”
她又指向另一份文件:“果林用劳纶纤维部分替代钢丝层,减重30%,柔性提升50%,但关键在于纤维编织的张力梯度控制和与橡胶的界面粘合技术……”
窗外雨声淅沥,大水却觉得办公室里异常安静。他像第一次认识眼前这个女人。她不再是记忆中那个羞怯的女孩,那些拗口的术语、精准的数据、深邃的剖析,从她口中流泻而出,构建出一个他奋力攀爬却始终隔着一层迷雾的技术高峰。她的指尖划过图纸,仿佛拨开了那层厚重的纱幔。
“未来,”李美抬起头,目光穿透了此刻简陋的办公室,看向更远处,“是轻量化、智能化、特种合金的天下。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极端工况的应用,传感器嵌入实现压力流量的实时监控和自调节……这些,是下一代液压系统的入场券。”
“你怎么这么内行?”大水惊诧,“阿美,只是听你爸爸说你这些年在美国,你在美国干嘛?怎么对我们这种产品这么精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潮涌苍茫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潮涌苍茫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