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梅端着一簸箕择好的豆角走过来,顺着老伴的目光看去,笑道:“咋的?看你那外孙,越看越欢喜?”
文大路深深吸了一口烟,语气笃定而充满憧憬:“老婆子,你看咱镇娃儿,像不像个读书的料?坐得住,肯动脑筋。
我看啊,等娃儿满周岁那天,就是个顶好的日子!
咱们把幺妹儿这新房的‘温锅宴’和镇娃儿的周岁酒,合在一起办!双喜临门!
还有啥日子,能比咱镇娃儿带着福气来的这天更好?”
张艳梅盘算了一下:“时间倒是赶得及。墙也干透了,木料也攒得差不多了,抓紧时间把家具打出来就行。
正好秋收也差不多了,请亲戚朋友都来热闹热闹,也让大家看看,咱们文家闺女,就算正堂不在家,也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个决定像一股劲风,吹遍了文家。目标明确了,所有人的劲头更足了。
农闲时分,文云仁和文云义便化身木匠。
院子里支起了木马(木工架),刨子推过木料,卷起层层刨花,散发出好闻的木头香;墨斗弹线,发出“啪”一声脆响;锯子拉扯,发出有节奏的“嘶嘶”声。
他们要在肖镇周岁前,打出至少一张结实的八仙桌、几条长凳、一个带抽屉的衣柜和一张宽大的木床。虽然手艺比不上专业木匠,做的家具边角略显粗犷,但用料扎实,榫卯结构严谨,透着一股子朴拙的力量感。
………………
肖镇对这个新的“工地”充满了好奇。
他放弃了部分“学业”,担任起“首席监工”。
他蹲在一边,看舅舅们刨木头,看得入神时,口水滴到刨花上都浑然不觉;听到拉锯的声音,他会捂住耳朵,眼睛却瞪得大大的;最喜欢玩的是那些卷曲的刨花,捡起来戴在头上、脖子上,把自己打扮成个“刨花王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当然,危险的地方,比如锋利的凿子和锯子,是被严格禁止靠近的,由外婆或妈妈牢牢看管。
不过聪明娃娃肖镇是不会去那些危险的地方的。
忙碌中,早稻已颗粒归仓,晚稻的秧苗也在水田里铺开了新绿。
天气渐渐有了秋意。新打的家具散发着木香,一件件被搬进新房。
肖镇的语言能力更是飞速进步,能说简单的短句,还会看人脸色了。
要是文明表哥偷偷吃了他的零食,他会立马跑去拉着文云淑的衣角告状:“麻麻,哥哥,糖糖,偷!” 那小模样,又精又灵。
夏末秋初的晚风送来凉爽,文家新房的窗户里常常亮灯到很晚。
文大路看着逐渐被亲手打造的家具填满的新房,看着一天一个样、聪明活泼的外孙,脸上每一道皱纹里都洋溢着满足。
所有的汗水与辛劳,都是为了这个越来越有模有样的家,为了这个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小生命。
温锅宴与周岁酒,不仅仅是一场宴席,更是一种宣告,一种对美好生活最质朴、最热烈的期盼。
日子,就在这忙碌而又充满希望的节奏中,向着那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稳步前行。
同样在南京特训班进修的“麻药三人组”肖正堂、何京和刘培基也在紧张学习中渡过了半年时间。
接下来就是分配去各军区尖子部队见习2个月,然后回到学校考试,这对每名进修的中级军官很重要。
因为考试和实习/见习报告的好坏关系到定级别(还未恢复军衔)的大事,每个人都拿出了自己100%的努力,都希望有一个好成绩。
肖正堂也用外出下部队见习的空档,请假去南京用津贴给远在巴县老家的家人邮寄了很多江南特产,家里该双抢忙碌了,他的小镇娃儿该会走路说简单的话了吧,肖正堂寄完东西出来如是想!
喜欢小鬼当家之1978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小鬼当家之1978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