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岗的最后一天,楚凡在天色将明未明时醒来。他决定用一次晨间行走,与这座城市做最后的告别。街道上几乎空无一人,清冽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纯净。路灯尚未熄灭,在蒙昧的晨光中晕开一团团橘黄的光晕,将他孤独的影子投在空旷的街面上。
他再次走向那个他曾徘徊过的、略显寂寥的 老旧小区 。与白日的感触不同,在黎明前的宁静中,那些沉默的楼房仿佛不再是衰败的象征,而更像是一群疲惫却依旧挺立的老兵,在默默守护着沉睡中的居民。一扇窗户亮起了温暖的灯光,随即是另一扇。炊烟开始从少数几个烟囱里袅袅升起,融入淡蓝色的晨曦中。生命,正在这些被外界视为“失落”的空间里,如常地苏醒。
这景象深深触动了他。鹤岗的底色,或许不是蓬勃发展的激昂,而是这种在困境中依然坚韧的、日常的生命力。
早餐时分,他再次来到那个室内市场,在同一个摊位,又买了两个 粘火勺 。老太太似乎认出了他,这次往袋子里多塞了一个,朝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这份无言的善意,让楚凡感到一股暖流涌过心间。
上午,他去了 鹤岗市矿史馆 。这里详细展示了这座城市作为重要煤炭基地的辉煌过往。黑色的煤块、粗犷的采矿工具、工人们满是煤灰却目光坚定的老照片……与如今城市的“收缩”现状形成了强烈的时空对话。他明白了,鹤岗的今天,与其昔日的贡献密不可分。那些低价的房子,其地基下或许就埋藏着曾经为国家输送光热的“乌金”。
在矿史馆外,他看到了那座着名的 “深挖洞、广积粮”时期的防空洞入口 ,如今已被封闭,像一个时代的句点。旁边,是一座为纪念煤矿工人而立的 纪念碑 ,碑文已经有些模糊,但“奉献”二字依然清晰可辨。
楚凡在纪念碑前静立了片刻。他将口袋里那块来自五大连池的 火山石 拿出来,轻轻放在了碑座的角落里。这块承载着地球原始能量的石头,与这座纪念人类工业奉献的碑石,在此刻产生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无论是自然的馈赠还是人类的开采,最终都沉淀为这片土地的深刻记忆。
下午,他整理好行囊,走向鹤岗站。他的下一站,将是此趟东北之行的最后一个省份——吉林 的起点,一个边陲小城。
在月台上等候北行的列车时,他的心情异常平静。鹤岗没有给他壮丽的风景,却给了他一次直抵现实与心灵的深度对话。他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在午后阳光下显得格外安静的城市。
他翻开笔记本,在鹤岗篇章的最后一页,他画下了一扇在晨曦中亮起的窗户,画下了那座煤矿工人纪念碑,以及角落里那块小小的火山石。
他写道:
“鹤岗,我的告别始于黎明前的灯火,止于纪念碑下的静默。
你让我看到,城市的价值,不应仅由经济增长的刻度来衡量,更应由生活于其中的人的温度与韧性来定义。
那些亮起的窗户,那份无言的粘火勺,是比任何数据都更真实的存在。
我将火山石留给了奉献的矿工,带走了你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提问。你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让我重新思考旅程意义的坐标。
感谢你的坦诚与宁静。再见,鹤岗。你的故事,我会用心讲述。
列车来了,载着我向北,向吉林,向一段新征程的起点。”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列车。车轮启动,鹤岗在视野中缓缓后退,如同一个沉默的、饱经风霜的守护者。他的东北徒步之旅,因为鹤岗这一站,而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现实重量与人文深度。前方的吉林,长白林海与朝鲜族风情,正等待着一个内心更加丰盈和沉静的旅人。
喜欢徒步记录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徒步记录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