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县政府大楼,比清溪镇政府气派得多,却也多了几分无形的压抑。路远副县长的办公室在四楼,窗外能看到县城略显杂乱的轮廓和远处起伏的青山。墙上那幅勾勒着野马涧环线的清溪县地图,成了他精神上的锚点。
履新伊始,路远就感受到了“县官”的分量。他分管的农业农村、交通、扶贫,件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件件牵涉着巨大的利益和复杂的人事。清溪县并非铁板一块,吴明、周海虽已伏法,但其留下的派系残余、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并未完全肃清,新的格局也在悄然形成。
县政府常务会议,路远感受到了微妙的氛围。县长张为民是外地调来的实干派,对路远在清溪镇的作为颇为欣赏,但态度谨慎。常务副县长李国华,五十出头,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在县里根基深厚,分管财政、工业等核心领域,对这位因“反腐斗士”光环空降、且手握交通和扶贫两块“肥肉”的年轻副县长,眼神中带着审视和不易察觉的疏离。
议题很快聚焦到路远力推的“全县行政村道路硬化三年攻坚计划”上。这是路远基于野马涧环线贯通后,推动清溪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计划需要巨额资金。
“路副县长这个计划,立意是好的。”李国华慢条斯理地开口,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但是,同志们啊,我们要量力而行。县财政什么情况大家清楚,去年洪灾重建、今年保民生保运转压力巨大。工业园区的几个重点项目,正是招商引资的关键期,也需要财政大力支持。交通这块,是不是先集中力量把几条主干道维护好?至于偏远山村的路…可以缓一缓嘛,等财政宽裕了再考虑。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他引用了当初孙正业卡野马涧项目时的话,意味深长。
路远立刻感受到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同情,有玩味,也有等待他反应的审视。他知道,这是李国华给他的“下马威”,也是在试探他的成色和底线。
“李县长说得对,财政压力确实存在。”路远声音平稳,没有年轻气盛的急躁,他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但是,同志们请看数据:清溪县目前还有37%的行政村未通硬化路,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山区,也是贫困人口最集中、受去年洪灾影响最深的区域。这些地方的农产品运不出,生产资料运不进,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要翻山越岭,风险极大。这不仅仅是路的问题,是阻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阻碍乡村振兴步伐的‘血栓’!”
他调出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雨后泥泞不堪、无法通车的村道;背着背篓在陡峭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老人;被泥石流冲毁的简易桥…“野马涧环线的经验告诉我们,路通,则百业兴,人心聚。主干道是主动脉,但毛细血管不通,肌体一样会坏死。工业园要发展,但绝不能以牺牲最贫困地区的基本发展权和民生福祉为代价!”
路远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副县长,最后落在张为民县长脸上:“张县长,各位领导,我建议,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优先向最困难的区域倾斜;同时,学习野马涧经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比如清溪茶厂的林茂生先生已有意向支持部分村道建设)。资金压力大,我们可以分步实施,一年解决十个村!但绝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这关系到三万山区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清溪县发展的均衡和社会的稳定!”
路远的话,有理有据,有数据支撑,有情感共鸣,更抬出了“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高度。会场一时沉默。张为民沉吟片刻,看向李国华:“国华同志,路远同志说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你看,财政上能不能能不能$再挤一挤?或者,整合资金这块,你牵头协调一下?”
李国华脸色不太好看,但路远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又有张为民表态,他也不能公然反对,只得勉强点头:“既然路副县长这么坚持,张县长也指示了,那…财政这边再想想办法,整合资金的事,会后我让相关部门研究一下方案。”他特意强调了“研究一下”,留下了伏笔。
路远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资金怎么“挤”?怎么“整合”?李国华有的是办法让计划打折或拖延。
会后,路远感到一丝疲惫。县里的博弈,比镇里复杂十倍,一个眼神,一句模棱两可的话,都可能暗藏玄机。他回到办公室,泡了一杯浓茶,看着窗外。
手机震动,是林静的短信。没有寒暄,“查阅《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其中…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入乡村教育(含道路等关联基础设施)的企业,在相关评优评先、政策扶持上予以优先考虑…”
下面附了一句话:“清溪茶厂林总,或可关注此条。教育、道路,本为一体。路副县长,任重道远,保重。”
路远心中豁然开朗!林静这是在给他递梯子!将村道建设与教育基础设施挂钩,就能更充分地利用林茂生这类有意愿的企业家资源,同时也能堵住李国华等人“挤占工业发展资金”的嘴!而且,这符合省里的政策导向,政治正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官途:青云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