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仿佛是一瞬,又似是永恒。一段隐藏于经文深处、关于“时空扰动”与“因果收束”的玄奥箴言,如同被拭去尘埃的明珠,骤然在他意识中大放光明!
“……念动缘起,行落果生。然时空如林,一木之动,非撼全林。枝杈分衍,各成其界。欲使万川归海,必引源流归一……”
刹那间,万一乐明白了。
平行世界!
他的分身每一次对过去进行有效干预,并未直接改变他所在的“主世界”的历史,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被改变的平行世界分支!
那些被他拯救的生命,那些被他消弭的业力,存在于另外一个,或者说另外无数个,与他出身的主世界并行的时空之中!
他就像是一个园丁,不断地在时间的密林中,修剪出新的、更加健康繁茂的枝桠(平行世界),但他最初所在的那棵代表着“主世界”历史的老树,其主干上的伤痕与瘤节,并未因此而消失。
“枝杈分衍,各成其界……欲使万川归海,必引源流归一……”
他反复咀嚼着这段经文。这意味着,仅仅创造平行世界是不够的。
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将这些因他干预而产生的、更加美好的“支流”,与充满苦难的“主干”重新融合,使世界线归一!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彻底地扭转那沉淀在主干历史中、近乎凝固的庞大业力,当然必须先得完成他那“愿世间众生皆得解脱”的第一宏愿!
这个认知,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重任与……一丝渺茫。
归一世界线,这涉及到的因果与法则,远超他目前的理解。
在理清头绪的间隙,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特定节点,一个他未曾派遣分身前往,却始终在他心海中萦绕、回响着无数悲恸愿力的地方——1937年的南京。
既然直接干预过去会创造平行世界,那么,更加细微、更加隐蔽的扰动呢?是否能像蝴蝶振翅,在主世界本身引发一场风暴?
他凝神静气,将庞大的愿力凝聚成一丝几乎不可察觉的、跨越时间的意念,小心翼翼地探向那个充满绝望与黑暗的时空节点。
他没有试图去改变日军的决策,那业力过于深重,牵扯太大。
他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南京保卫战前夕的中方守军高层与市政管理者的心念之间。
他如同最精密的工匠,以愿力为刻刀,在那几位关键人物面临抉择的瞬间,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他们脑海中关于“疏散民众”、“保存力量”、“进行巷战拖延而非死守孤城”的念头;
他影响了通讯线路,让一些关于日军真实意图和残暴行径的情报,更早、更清晰地传递到决策者手中;
他甚至微调了那段时间南京城内的天气与舆论氛围,让一种“及早撤离”的紧迫感在民间悄然弥漫。
这些扰动细微到了极致,如同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吹过的一阵微风。
没有神迹,没有超凡力量的直接显现。有的,只是身处历史洪流中的人们,在某个瞬间,仿佛福至心灵,做出了与原本历史轨迹略有不同的判断和行动。
于是,在万一乐所在的这个“主世界”的历史上,南京城的命运,发生了一丝偏差。
更多的市民在城破之前,得以在守军更有组织的协助下,携家带口,仓惶却及时地撤出了这座即将沦为地狱的城市。
守军也依托城防进行了更长时间、更有章法的抵抗,为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那场惨绝人寰、罹难人数高达三十万的大屠杀,其规模被极大地削弱了。
虽然依旧有零星的战斗、混乱中的伤亡,以及部分因信息闭塞、心存侥幸或种种缘由不愿撤离的人们,最终未能逃脱魔爪,迎来了不幸的结局。
但那个标志着人类文明耻辱柱的、特定意义上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在这个世界线上,并未以历史上那般极端和惨烈的形式发生。
做完这一切,万一乐收回了那缕跨越时空的意念,感到心神一阵轻微的疲惫。
这种繁杂而细微的扰动,对愿力的消耗与控制力要求极高,且效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那部《菩提》佛经,以及下方那奔腾不息、枝杈蔓延仿佛无穷无尽的时空长河。
平行世界的奥秘,世界线归一的可能……前路依旧漫漫,但方向,似乎已隐现微光。
他拯救了一个悲剧,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尺度上,证明了在主世界进行“修正”的微弱可能性。但这远远不够。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而坚定,投向了那关于“归一”的、更加宏大而艰难的命题。
喜欢逆命菩提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逆命菩提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