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进观测站,陈岸站在主控台前,手指轻敲键盘,调出早上打印的调度令和那份假协议的扫描件。两张纸在屏幕上放大后,边缘差异清晰可见:一边整齐划一,另一边则参差不齐,但两者都不是普通的打印纸。
他低头看了眼脚上的胶靴,轻轻踢了踢旁边的电源箱。机器嗡鸣一声,便携式声纹分析仪屏幕亮起。他将假协议放入检测槽,屏幕立刻跳出红色警告:【纤维密度异常,疑似定制基材】。
就在此时,脑海中响起一道声音:“今日签到成功,获得反伪造模块。”
他没有动,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一道蓝光从主机延伸而出,沿着线路连接所有终端。数据库刷新瞬间,一个新文件夹悄然出现——【材质特征库V1.0】。
“哥!”陈小满从旁边探出头,“你刚才是不是又签到了?系统闪了一下,好像多了什么东西。”
“嗯。”陈岸点头,“以后假文件,系统能自己识别了。”
“真的?”她眼睛一亮,立刻翻找档案袋,“那我把之前收的那些可疑文件都扫一遍?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先别急。”他抬手示意,“这功能得先教。”
他取出三份文件,逐一导入系统。第一份是赵有德签字的扶贫拨款单,第二份是马明远提交的渔船改造批文,第三份则是从陈天豪别墅搜出的空白合同。
前两份扫描完毕,系统未报警。第三份刚放进去,警报骤然响起:
【警告:纤维排列匹配度97.6%,源产地未知,建议标记为高危伪造样本】
“找到了。”陈岸低声说。
他放大图像,发现纸张内部嵌有一层极细的斜纹,像是手工压制而成。这种工艺市面上罕见,仅少数特殊场所才会使用。
“这纸不便宜。”他说,“防潮、防腐、还防虫,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陈小满凑近看,“你说……这是不是他们自己做的?”
“不是‘他们’。”陈岸摇头,“是‘他’。一个人的习惯。”
他忽然想起,在陈天豪办公室见过一张老任命书,夹在铜框相册里。那张纸与眼前这份如出一辙。当时只当是讲究,如今才明白,那是根深蒂固的习惯——连造假,也要用最好的材料。
“你等一下。”陈小满转身跑回资料区,抱来一堆卷宗,“这些是我们去年查的走私账本复印件,还有假通行证,全是你让我留的底。我们一个个比对。”
两人开始手动录入。每扫描一份,系统自动归类。半小时后,AI完成比对,弹出结果:
【共性特征锁定:斜纹交错层压法 + 海洋贝壳粉填充物(含量0.3%)
适用范围:1983年后高层机密文书专用纸
生产记录:无公开档案】
“贝壳粉?”陈小满念完愣住,“海边的人才会有吧?谁拿这个做假文件?”
“不是为了造假。”陈岸说,“是为了长久保存。他怕证据丢失,所以连假东西都要做得像真的一样。”
他按下回放键,重新扫描原始样本。这次系统生成三维模型,精确标出每一层纤维的厚度与角度。
“这不是普通印刷厂能做到的。”他说,“需要专用模具、恒温压制,还得有人全程监工。他在大陆有个秘密作坊。”
话音未落,门被猛地踹开。
周大海一手拄着鱼叉,一手举着卫星电话冲了进来,脸上满是风沙。
“截住了!”他大声喊道,“海警在东石湾拦下一条货船,里面全是空白协议、印章模具,还有两箱这种纸!跟你们手里那张一模一样!”
陈岸立即打开地图,定位东石湾。画面切换,无人机传回实时影像——远处山头火光冲天,黑烟滚滚。
“他们在烧仓库。”周大海喘着气,“但我们早盯上了,八架无人机围着拍,一点都没漏。”
屏幕上,火焰吞噬木架与纸堆,火星四溅。镜头稳稳记录着一切,连地上的脚印都清晰可辨。
“这下连灰都赖不掉了。”陈小满笑着拍了下桌子。
陈岸却没有笑。他盯着主控屏,快速滑动手指,将刚获取的纸质数据同步进声呐系统的识别库,随后打开三维图谱,输入“伪造文书”。
刹那间,太平洋西岸的地图上浮现出十几个红点。
每个红点代表一次异常文件流转——有的出现在港口登记处,有的藏于渔政窗口,甚至有两个混入县财政局的报销单中。
“原来早就铺好了。”他轻声说。
这些点连成一张网,直指境外某处。而所有红线的起点,都是同一种纸——斜纹层压纸。
“现在它能自己找了。”他说,“不只是声音、洋流、鱼群……连谎言也能识别。”
陈小满站在一旁,看着红点如水草般蔓延,忽然问:“那以后别人能不能也这么查我们?”
“不能。”陈岸答得干脆,“这个模块只能由我开启。必须我导入原始样本,并通过掌印验证。没人能复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