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北京的天空难得地呈现出澄澈的蓝色。在澈资本那间可以俯瞰金融街全景的交易室内,一场关乎国家战略的投资决策正在上演。
巨大的屏幕上,中芯国际的港股行情在不停闪烁。李娜拿着一份厚达百余页的研报,站在林澈面前,语气中带着罕见的郑重:
"林总,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我们认为中芯国际是当前最具战略价值的投资标的。"她将报告放在桌上,"作为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正在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陈默调出中芯国际的财务数据,眉头微皱:"从财报来看,中芯国际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半导体行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我们现在重仓投入,会不会太冒险了?"
交易室内其他团队成员也流露出类似的担忧。毕竟,与之前投资比特币、互联网公司动辄数倍的快速回报相比,半导体产业确实显得太过"笨重"。
林澈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先仔细翻阅着李娜准备的报告。报告里详细分析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台积电和三星在先进制程上遥遥领先,而中芯国际在28nm制程上刚刚实现量产,14nm制程还在研发中。
"你们知道中国每年要花多少钱进口芯片吗?"林澈合上报告,突然问道。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超过3000亿美元。"林澈自问自答,"这个数字比我们进口石油的花费还要多。芯片,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数字时代的'粮食'。"
他走到大屏幕前,调出一张全球半导体产业地图:"看看这个格局,美国有英特尔、高通,韩国有三星,中国台湾有台积电。而我们大陆,中芯国际是唯一能够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制造企业。"
李娜适时补充道:"根据我们获得的信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在筹备第二期,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中芯国际作为行业龙头,必将获得重点支持。"
她调出一组数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中芯国际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晶圆厂都在扩建,特别是北京的新厂,将重点攻关14nm制程。如果能够突破,将大大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但是,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很强。"陈默仍然保持谨慎,"现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可能正在见顶,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入场,会不会买在周期高点?"
"你说得对,半导体确实有周期。"林澈点头,"但我们要区分产业周期和战略机遇。从产业周期看,现在可能不是最好的时点;但从战略机遇看,现在正是布局的黄金时期。"
他在白板上画出一条时间轴:"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处在政策红利、资本投入、技术突破的三重叠加期。这个时候投资中芯国际,我们看中的不是下一个季度的财报,而是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前景。"
林澈的视线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语气变得格外凝重:"这不仅仅是一笔财务投资,更是一笔'国运投资'。中国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半导体是必须攻克的堡垒。中芯国际,就是这个攻坚战的主力部队。"
他回到座位,下达了明确的投资指令:"投入10亿人民币,在港股市场买入中芯国际。建仓成本控制在每股15港元左右。"
这个决定让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10亿人民币,这是澈资本近年来在单一标的上最大规模的投资之一。
"林总,这个投资规模是不是太大了?"一位资深交易员忍不住问道,"万一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我们的损失可能会很惨重。"
"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林澈的语气不容置疑,"半导体产业的特点就是高投入、长周期、重资产。但一旦形成突破,带来的回报也将是指数级的。"
他进一步分析道:"中芯国际现在的市值约500亿港元,如果能够在先进制程上实现突破,市值突破千亿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中芯国际的估值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李娜接着展示了详细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投资中芯国际有三大核心逻辑:第一,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包括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采购支持等;第二,技术突破在即,14nm制程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实现量产;第三,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半导体自给率提升空间巨大。"
在接下来的建仓过程中,澈资本的投资团队展现了高超的操作技巧。10亿资金被分成数十个批次,在两周内悄然流入中芯国际的股票。最终平均建仓成本定格在14.8港元,正好在林澈设定的目标区间内。
完成建仓的当晚,林澈特意召集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团队成员开会。
"我知道,你们中可能还有人对此笔投资心存疑虑。"林澈开门见山地说,"但我要告诉大家,在投资的世界里,有些机会是时代赋予的,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