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也吃得眼睛发亮,小嘴塞得鼓鼓囊囊。
连家宝也吧嗒着小嘴,努力吞咽着母亲喂给他的小块豆腐。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心满意足的样子,吴建军和李秀云相视一笑,一夜的辛劳和寒冷,似乎都被这碗热腾腾的拌豆腐驱散了。这就是生活最朴素的犒赏。
**蒸腾的希望:白面大馍与胭脂红点**
短暂的休整后,灶房里再次燃起了熊熊的灶火。今天下午的重头戏——蒸过年的大馍(馒头)开始了!这是年节储备里最核心的主食,象征着富足和团圆。
李秀云小心翼翼地从面缸最深处,搬出那个平时舍不得动用、此刻却显得格外神圣的布袋——里面装着家里最好的、最精细的白面!平时吃的多是掺了玉米面或红薯面的杂粮馍,只有过年,才能痛痛快快地吃上纯白面的暄软大馍!
和面是个大工程。李秀云拿出家里最大的瓦盆,倒入雪白的面粉,中间挖个坑,倒入温水化开的“引子”(老面肥,上次蒸馍特意留下发酵用的)。她挽起袖子,开始用力地揉搓。面粉渐渐与水、引子融合,变成柔软的面絮,再经过她有力的、反复的揉压,最终成为一个光滑、洁白、富有弹性的大面团。盖上盖子,放到温暖的灶台边让它静静发酵(**醒面**)。
等待发酵的间隙,李秀云也没闲着。她开始准备蒸馍用的笼屉,清洗笼布,烧上满满一大锅开水。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面团已经发得膨胀了一倍多,表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小孔,散发出诱人的、带着微酸的麦香味。李秀云把发好的面团再次放到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开始**揉面排气**。这是蒸出好馍的关键,揉得越透,蒸出来的馍越筋道、越光滑、不起泡。她全身用力,反复揉压,面团在她手下变得愈发光滑紧实。
揉好面,开始**做馍**。李秀云将大面团分成几块,再搓成长条,揪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她拿起一个剂子,在手中快速团揉、搓高,一个圆润光滑的馒头坯子就成型了。吴普同和小梅早已洗干净小手,围在案板边,眼巴巴地看着。
“娘,我也要做!我要做小兔子!”吴普同嚷嚷着。
“我也要!我要做小刺猬!”小梅也不甘示弱。
李秀云笑了,揪下两块小面团递给他们:“行!跟着娘学!先团个圆球,小兔子嘛,捏两个长耳朵……”她耐心地示范着,手上动作灵巧无比。
吴普同学着母亲的样子,笨拙地团着面团,努力捏出两只长长的、耷拉着的“耳朵”。小梅则用剪刀在小面团上剪出一个个小刺,试图做出“小刺猬”。家宝太小,只能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捏着一小疙瘩面玩。灶房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对面团的奇思妙想。
很快,案板上就摆满了白胖的“正规军”馒头,还有几个歪歪扭扭、充满童趣的“小兔子”、“小刺猬”、“小鱼”甚至还有吴普同“创作”的四不像“小怪兽”。李秀云把孩子们的作品也小心地放进笼屉里,和那些圆润的大馒头放在一起。
笼屉一层层架在大锅上,锅里开水翻滚,蒸汽汹涌。盖上最后一张笼屉盖,用湿布仔细封好边缘防止漏气。灶膛里,吴建军添足了硬柴,火舌舔舐着锅底,发出轰轰的响声。
**蒸馍!**
巨大的蒸汽从笼屉缝隙里喷涌而出,弥漫了整个灶房,带着浓郁醉人的麦香。时间在蒸汽的缭绕和期待的等待中流淌。李秀云守在锅边,听着锅里水沸腾的声音,感受着蒸汽的力度。蒸馍讲究“一气呵成”,中间不能随意开盖,否则馍会“死”(塌陷不暄)。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李秀云侧耳倾听,锅里那种沉闷的、蒸汽被面团吸收的声音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轻盈的蒸汽声。她果断下令:“好了!停火!焖一会儿再揭盖!”
灶膛里的火被撤掉,只留下余烬的微温。又耐心地等了一刻钟,让馍在余温中慢慢定型。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李秀云深吸一口气,在孩子们屏息的注视下,掀开了最上层的笼屉盖!
“哗——”一股更加汹涌、更加浓郁的白色蒸汽裹挟着醉人的麦香扑面而来!待蒸汽稍散,眼前的情景令人心醉:一层层笼屉里,挤满了白胖胖、暄腾腾、光溜溜的大馒头!每一个都像吹足了气的小枕头,表皮光滑细腻,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热气。孩子们做的那些小动物面点也蒸熟了,虽然形状有点走样,但同样白白胖胖,憨态可掬。
“哇!好白啊!”
“我的小兔子!娘你看,我的小兔子!”小梅兴奋地指着。
“我的刺猬也胖了!”吴普同也高兴地叫着。
李秀云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她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小纸包,里面是她珍藏的一点胭脂(一种天然植物性红色染料,也可用红曲米泡水替代)。用一根削尖的细竹签,蘸上一点鲜艳的胭脂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凡人吴普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