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年人得罪了难和好: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别苛求 “真心”
村里的张叔和李叔以前是 “好兄弟”,后来因为承包果园的事吵翻了 —— 张叔觉得李叔 “抢了他的机会”,李叔觉得 “是你自己没抓住”,两人闹得脸红脖子粗,好几年没说话。
有人劝他们 “一起吃顿饭,化解矛盾”,可张叔说:“成年人的关系哪那么容易和好?当初闹僵是因为利益,现在没利益绑着,吃再多饭也没用。” 后来两人因为村里的集体项目又有了利益往来,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周老栓说:“成年人的关系很脆弱,得罪了就难回头;但也很坚固,只要有利益捆绑,再大的矛盾也能‘暂时放下’。别苛求别人跟你真心好,大多时候都是演戏,为了利益而已。”
2、别人不考虑你,就该离开:没有 “直男直女”,只有 “不在乎”
村里的小红以前总为男朋友 “找借口”—— 男朋友记不住她的生日,她觉得 “他就是直男,不懂浪漫”;男朋友从不为她分担家务,她觉得 “他从小没干过,不是故意的”。直到有次她看到男朋友给别的女生挑礼物,又细心又周到,她才明白 “不是他不懂,是他不在乎我”。
周老栓跟她说:“别自欺欺人,没人会对所有人都‘情商低’。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能替别人考虑、能温柔体贴,唯独对你不行,就是因为你没那么重要。只要别人不考虑你的感受和利益,就别留恋,该离开就离开 —— 你的真心,不该给不在乎你的人。” 后来小红果断分了手,遇到了一个愿意为她花心思的男生,日子过得很开心。
3、35 岁后人生更残酷:想做的事趁早,年轻经得起折腾
镇上的王哥过了 35 岁,总说 “现在连呼吸都觉得累”—— 父母年纪大了,经常要去医院,医药费是笔不小的开支;孩子要上小学,学费、兴趣班的钱也得攒着;自己在工厂上班,不敢随便辞职,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连生病都不敢请假。
他跟周老栓感慨:“以前单身的时候,最大的烦恼就是‘今天吃啥’,现在才知道,35 岁后的残酷是以前的 10 倍。” 周老栓说:“年轻的时候,没牵挂、经得起折腾,想创业就去闯,想学习就去学;过了 35 岁,上有老下有小,牵绊太多,想动都动不了。所以想要做的事,一定要趁早,别等‘没时间’‘没机会’了再后悔。”
4、“穷不过三代” 是骗人的:穷人难突破,多因缺传承、少专注
村里的老李家,祖孙三代都是 “老实农民”—— 老李的父亲只会种地,老李也只会种地,老李的儿子初中毕业后,也跟着种地,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有人跟老李说 “穷不过三代,你儿子以后肯定能富起来”,老李摇摇头:“哪有那么容易?挣钱的本事得有人教,我爹没教我,我也教不了我儿子。等他成了家,上有老下有小,更没心思琢磨怎么挣钱了,只能接着穷。”
周老栓说:“‘穷不过三代’大多是安慰人的话。穷人之所以难富,一是没‘挣钱的传承’—— 父母不会,孩子也难学会;二是过了成家的年纪,牵绊太多,没法专注搞事业。想要突破穷局,要么年轻时多学本事,要么有人带你找对路,不然很可能一直穷下去。”
5、想依靠别人时,谁都靠不住:最后能靠的,只有自己
村里的小芳生完孩子后,总觉得 “能靠别人帮衬”—— 想靠婆婆帮忙带孩子,可婆婆身体不好,帮几天就累倒了;想靠老公多挣钱,可老公工资不高,还总加班;想靠朋友介绍个 “轻松的兼职”,可朋友要么说 “我也没资源”,要么说 “我自己都忙不过来”。
小芳跟周老栓诉苦,周老栓说:“生活到最后,都是一个人扛。父母会老,帮不了你一辈子;爱人可能也需要靠你,没法替你遮风挡雨;朋友有自己的难处,不会一直帮你。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 你自己学会带孩子,自己找份能在家做的活,才能真正撑起自己的日子。” 后来小芳学着做手工刺绣,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点钱,慢慢不再依赖别人,日子也过得踏实了。
6、婚姻和谁过,都是和自己过:先过好自己,才能过好婚姻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觉得 “嫁个好男人,日子就会好”—— 结婚后,她不上班,在家做饭带孩子,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老公身上。可老公工资不高,还总爱喝酒,两人经常吵架,张婶觉得 “是自己嫁错了人”,日子过得很委屈。
后来张婶学着做自媒体,分享 “农村生活日常”,慢慢有了粉丝,能赚点零花钱。她不再围着老公转,反而把自己的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老公也慢慢改掉了喝酒的毛病,两人的关系也缓和了。周老栓说:“婚姻不是‘拯救’,你自己过得好,和别人才能过得好;你自己过得一塌糊涂,嫁谁都难幸福。无论何时,都别放弃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婚姻才会跟着变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