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享受未知:多走走,才能给日子添点新滋味
村里的陈老先生,以前总待在家里,连镇上都很少去,觉得 “外面的世界跟家里一样,没啥好看的”。后来他跟着周老栓去邻村赶庙会,看到邻村的人用机器种庄稼,看到庙会上的舞龙舞狮,眼睛都亮了:“原来还有这样的种地法子,还有这么热闹的场面!”
从那以后,陈老先生每个月都要跟周老栓去邻村转转,有时候去看别人种果树,有时候去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他说:“以前总怕外面的世界陌生,不敢去;现在才知道,未知的地方藏着这么多新鲜事 —— 人就像水,总待在一个地方会臭,多流动流动,才能活起来。” 村里的小芳也受他影响,去城里看了刺绣展,回来后绣的纹样多了很多新花样,生意也更好了。小芳说:“别总守着自己的小院子,多出去看看,才能给日子添点新滋味。”
7、有弹性的计划:别把日子绑得太死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爱定 “精确到分” 的计划:“早上 6 点起床,6 点半跑步,7 点吃饭,7 点半学编篮子,12 点午饭,下午 1 点继续学编篮子……” 可只要有一点事打乱,比如早上下雨跑不了步,他就觉得 “计划破了,今天不用学了”,最后啥也没坚持下来。
周老栓跟他说:“计划别定太死,得留有余地。比如你可以说‘早上尽量跑步,下雨就在家练编篮子’;‘下午学编篮子,累了就歇会儿’。这样就算有点变动,计划也能继续,慢慢就能坚持下来。” 小栓听了,改了计划:早上要是下雨,就在家对着视频学编篮子;下午学累了,就去院子里浇浇花。没想到,这样反而坚持了下来,不到三个月,编篮子的手艺就练得很熟练了。小栓说:“以前把计划绑得太死,一破就放弃;现在计划有弹性,就算有点变动,也能继续 —— 小成就感攒多了,就有劲儿坚持了。”
8、定期打扫房间:屋子干净了,心里也亮堂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懒得打扫房间 —— 衣服堆在椅子上,碗筷泡在水池里,桌子上的灰尘能积一层。每次进房间,都觉得心里堵得慌,连吃饭都没胃口。
后来周老栓跟她说:“你周末花半天时间,把房间收拾干净 —— 衣服叠好放进柜子,碗筷洗干净收起来,桌子擦一擦,地上扫一扫。屋子干净了,你心里也会舒服。” 王二婶试着照做,周末早上起来,先把衣服叠好,再洗碗、擦桌子,最后扫地、拖地。忙了半天,看着干净的房间,心里果然敞亮多了,连吃饭都觉得香。从那以后,她每周都打扫一次房间,不仅房间干净了,人也变得勤快了,连院子里的菜园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王二婶说:“以前觉得‘打扫房间没用’,现在才知道,屋子干净了,心里也亮堂 —— 不是缺这点时间,是缺对自己的高标准,收拾干净了,才觉得日子过得有滋味。”
9、相信自己的感觉:不喜欢的,就别勉强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勉强自己”—— 不喜欢跟爱说闲话的妇女凑一起,却怕别人说 “她不合群”,硬着头皮去聊天,聊完心里却堵得慌;不喜欢去喧闹的集市,却怕别人说 “她娇气”,硬着头皮去,回来却累得不想绣活。
周老栓跟她说:“你别管别人咋说,你自己的感觉最重要。不喜欢的人,就少跟她来往;不喜欢的地方,就少去。你勉强自己,只会让自己不开心,何必呢?” 小芳听了,不再勉强自己:爱说闲话的妇女找她聊天,她就说 “我要绣活,没空”;不想去集市,就托邻居帮忙带东西。慢慢的,她把时间都花在绣活和自己喜欢的事上,不仅刺绣手艺越来越好,心里也越来越舒服。小芳说:“以前总怕别人不高兴,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现在相信自己的感觉,不喜欢的就不做,反而过得更自在 —— 自己开心,比啥都重要。”
10、尊重别人的样子:别总想着改变别人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爱 “管别人”—— 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放学就玩手机,他就说 “你该多看书,别总玩手机”;看到朋友喜欢吃甜食,他就说 “吃甜食对身体不好,别吃了”。可别人根本不听,还跟他说 “你管好自己就行”,张叔觉得很委屈。
周老栓跟他说:“你别总想着改变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 孩子爱玩手机,说不定他在手机上学东西;朋友爱吃甜食,说不定甜食能让他开心。你尊重别人的样子,别人才会尊重你。比起想着改变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张叔听了,不再管别人的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每天早上跑步,晚上看书,还学着种花草。慢慢的,邻居家的孩子看到他爱看书,也跟着看起了书;朋友看到他身体好,也开始少吃甜食、多运动。张叔说:“以前总想着改变别人,结果得罪人;现在尊重别人,反而影响了别人 —— 放下改变别人的执念,才发现以前让自己痛苦的事,其实都不算啥。”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人性的那些事儿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