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咱们去弹药库了。”林霄拧开通风口的固定螺丝,手法是仓库拆设备的标准流程:先松对角螺丝,避免受力不均产生形变。他探头观察的角度——30度仰角,能同时看清左右50米范围,是仓库监控摄像头的最佳安装角度,上周刚给新摄像头调过参数。
三人落地时的脚步声被掩盖在蓝军的脚步声里。林霄的木屐踩在碎石上的压强——每平方厘米0.8公斤,是仓库地面的抗压标准,不会留下明显脚印。他们贴着墙根移动的路线,与仓库里那套“最短路径算法”规划的路线完全一致:避开开阔地,利用障碍物遮挡视线,转弯时提前观察3秒,确保转角无埋伏。
路过通讯枢纽时,林霄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是另外一组人得手了,他从窗户缝隙看见通讯设备的指示灯全灭,线路被剪断的茬口整齐如仓库里那套光纤切割刀的作业效果。蓝军通讯兵正对着电台怒吼:“所有频道全断了!跟仓库里那套老旧交换机似的,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靠近弹药库时,最后一组的信号传了过来:“弹药库外围电网已短路,用的是仓库应急灯的保险丝,过载电流3A,与电网保护参数匹配,持续短路时间不超过5分钟,速来汇合。”林霄摸出仓库的绝缘手套戴上,这种丁腈橡胶手套的耐电压是3000V,足够应付弹药库的低压电网,上周刚在仓库做过绝缘测试。
翻越电网时,林霄的动作精准如仓库里的机械臂:脚尖踩在电网节点处,那里是电流盲区,间距30厘米,与仓库货架的立柱间距相同,他闭着眼都能找准位置。落地时的缓冲动作——屈膝45度,手臂自然张开保持平衡,是仓库高空作业的标准落地姿势,误差不超过3厘米。
弹药库的门锁是老式弹子锁,林霄掏出仓库的万能钥匙,插入角度23度,旋转力度1.5牛米,是他无数次开仓库备件柜练出的手感。锁芯“咔哒”弹开的瞬间,他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呼吸声——是最后一组的小王和小陈,两人正用仓库的防潮布包裹炸药箱,手法是“十字交叉法”,能确保颠簸时箱子不会晃动,与包裹精密仪器的标准完全一致。
“我们拆了定时引信的芯片。”小王举着块电路板,“用的是仓库里那台旧计算器的芯片替换,延时时间从30分钟改成了3小时,足够咱们转移。”林霄检查芯片焊点——锡量均匀,焊点圆润,是仓库里那位老焊工的手法,他总说“焊点如人品,半点含糊不得”。
突然,仓库大门被猛地踹开。林霄下意识将众人按倒,自己则滚到货架后,动作快如仓库里那台高速冲压机。蓝军士兵举着枪冲进来,领头军官的战术背心上别着支钢笔,型号是派克IM系列,仓库采购部的老王也有一支,笔尖磨损程度显示用了至少5年,是个习惯用笔记录的人。
“搜!仔细搜!”军官的笔记本在胸前晃动,林霄看见上面画着各组位置图,标记方式与仓库货位图惊人相似——用不同颜色标注风险等级,红色代表高风险区,正是他们此刻所在的弹药库。
林霄摸出弹弓的瞬间,突然想起仓库里那套“声东击西”的战术演练。他用脚勾倒个空木箱,声响吸引了蓝军的注意力,同时打手势让众人从后门撤离。自己则爬上货架,在顶层的弹药箱间匍匐,动作轻得像仓库里那只偷食的野猫,踩在箱子上的压强精确控制在500Pa以内,避免压垮纸箱。
当蓝军士兵被空木箱吸引时,林霄已经从通风口钻了出去。落地时看见各组人员正陆续汇合,马翔扛着半箱罐头,老张拎着雷达零件,小王抱着拆下来的引信芯片,每个人的负重都控制在仓库规定的“单兵最大携行量”内——25公斤,既不影响机动,又能带足够物资。
“现在是各组汇报时间。”林霄靠在弹药库外墙,声音沉稳如仓库的整点报时,“马翔组获取食品12箱,老张组瘫痪雷达1台,通讯组切断线路3条,弹药组改装引信20个,我们在油料库获取柴油50升。”他在地上画出汇总图,像极了仓库的每日入库台账,“各组任务均完成,误差率低于5%,达到仓库A级作业标准。”
远处的蓝军指挥部突然升起信号弹。红色的光芒照亮众人沾满油污的脸,马翔笑得露出两排黄牙,老张的扳手在手里转得飞快,小王和小陈正用仓库的零件组装新的干扰器——就像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他们在仓库里围着图纸忙碌,只不过此刻的“产品”,是足以改变战局的战术成果。
林霄摸出断趾处的木屐,伤口在兴奋中微微发烫。他望着蓝军营地的方向,突然想起仓库墙上的标语:“每一颗螺丝钉,都是胜利的基石。”此刻,他们这群来自仓库的“螺丝钉”,正牢牢嵌在这场军演的关键节点,用最朴素的方式,书写着属于小人物的战场传奇。
喜欢你们真的是民兵?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你们真的是民兵?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