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的铁皮在林霄掌心硌出菱形压痕时,仓库物资分布图突然在脑海里清晰展开——十七个人分成六组,三组三人,一组两人,像货架上按类别码放的精密零件,各自嵌在蓝军防线的薄弱节点。他摸出仓库盘点用的碳笔,在管道壁上快速画出各组位置:自己带金雪、老周在油料库;老张带赵猛、小李守雷达站;马翔带四个炊事班老兵扎在蓝军后勤基地;剩下两组分别渗透到通讯枢纽和弹药库,就像他给仓库货位分区时的编号逻辑:A区油料、B区雷达、C区后勤,环环相扣。
“马翔那边该动手了。”金雪的声音从管道前方传来,带着通风扇的嗡鸣。林霄数着管道接缝的数量——已经爬过27道,按仓库标准每节管道3米算,距离通风口还有81米,刚好是蓝军后勤基地到油料库的直线距离。他摸出仓库测风仪测了测气流:风速0.8米/秒,风向东南,与气象站数据吻合,这意味着马翔他们在后勤基地烧火产生的烟,此刻应该正往蓝军指挥部飘。
果然,通风口外突然传来隐约的喧闹。林霄扒开格栅往下看:蓝军后勤基地的炊事帐篷正冒起黑烟,火苗舔着帐篷布的高度约1.2米,是柴油燃烧的特征,与仓库里那台燃油发电机的火情模拟训练场景一致。三个穿蓝军作训服的身影正围着篝火忙乱,其中个高的背影他一眼认出——马翔的腰腹比仓库里那台旧绞肉机的滚筒还粗,此刻正用锅铲敲着行军锅大喊,声音穿透力堪比仓库的应急广播:“都让让!油烧太旺了!跟你们那外骨骼的加热模块似的,不知道调功率!”
林霄突然笑出声。上周盘点马翔借走的炊事设备时,台账上清楚记着“行军锅一口,适配野战炉具,可兼做信号弹发射架”。此刻那口锅正斜扣在篝火上,锅沿的反光在蓝军士兵脸上晃来晃去,频率与仓库里那台信号灯的闪烁节奏相同,显然是在发信号。
“马翔他们在转移注意力。”老周的扳手不小心磕在管道上,发出清脆的回响。林霄立刻拽住他,指腹按在管道的共振点——这个位置他闭着眼都能摸到,就像仓库里那台德国铣床的最佳切削点,敲击时声音会被金属吸收60%。“他们四个分工肯定是老规矩,”林霄压低声音,“马翔当幌子,大刘负责偷物资,小胖和柱子望风,跟咱们仓库盘点时‘调虎离山’搬重型设备的套路一模一样。”
通风口外的喧闹突然升级。蓝军军官的怒吼混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传来,林霄看见马翔故意把一桶洗洁精踢进篝火,泡沫腾起的高度约2.3米,刚好能挡住监控摄像头的视线,这个高度他在仓库消防演练时测算过,是遮挡360度摄像头的最佳尺寸。紧接着四个身影猫着腰钻进物资帐篷,动作快得像仓库里那台自动分拣机,扛着箱子出来时的负重姿势——膝盖微屈,重心压低15度,是他教的标准搬运姿势,能避免腰部受力过大。
“他们扛的是压缩饼干箱。”金雪的望远镜里映出箱子上的编号,“C型野战食品,每箱24份,仓库应急储备库里有300箱,保质期36个月。”林霄补充道,指尖在管道壁上算出重量:每箱12公斤,四人各扛两箱,总负重96公斤,加上自身装备刚好在蓝军外骨骼的负重阈值内,这是马翔在炊事班练出的绝技,就像仓库搬运工能精准估算纸箱重量。
突然,蓝军的警报声刺破空气。林霄看见马翔他们扔下箱子就跑,分散方向刚好是仓库应急预案里的“四向突围法”:东向密林、南向河谷、西向公路、北向高地,确保至少有一组能脱身。马翔故意往公路方向跑,边跑边脱作训服,露出里面的民兵制服,就像仓库里那套“声东击西”的防盗演练——用显眼目标吸引注意力,掩护同伴带物资撤离。
通风管道突然震颤起来。是老张他们在雷达站动手了,林霄摸出仓库的震动传感器:振幅0.3毫米,频率50Hz,是雷达天线被强行转动的特征,与仓库里那台报废气象雷达的故障特征完全一致。紧接着远处传来刺耳的电流声,蓝军通讯频道突然在干扰器里炸开:“雷达站失控!天线指向己方阵地了!”
“老张用的是卡车绞盘。”林霄会心一笑,“仓库里那台5吨级绞盘的钢缆强度是1860MPa,足够拉动雷达天线转向,就像他上次帮仓库挪那台3吨重的光谱仪。”金雪的对讲机突然收到摩尔斯电码,她快速翻译:“老张组成功瘫痪雷达,正往弹药库转移,携带雷达零件三件,均为仓库B区第17货架同款。”
管道外的脚步声突然密集起来。林霄数着靴底敲击地面的频率——每分钟120步,是急行军的标准速度,与仓库保安队的紧急集合速度相同。蓝军士兵举着枪往雷达站方向跑,经过物资帐篷时没人注意到通风口,就像仓库盘点时总会忽略最高处的货架,这正是他们要的效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你们真的是民兵?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你们真的是民兵?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