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察养身?”董奉再次疑惑道,这个概念对他而言太过新颖。
“正是!”刘禅语速渐快,带着开创性的激情,“此制,非待病发方治,乃于未病之时,察其端倪,防患未然!朕要太医署每年定期,派遣专员,为朝廷命官、军中将领查验身体。查验何物?非仅望闻问切!需立定章程,详载于‘岁察簿’!”
他走到一块准备好的木板前,拿起炭笔,边写边讲:
“一曰‘观’:观其气色红白青黄,观其形体肥瘦健羸,观其眼目神采清浊,观其舌苔厚薄燥润!”
“二曰‘闻’:闻其言语气息强弱缓急,闻其咳喘痰声清浊!”
“三曰‘问’:问其饮食喜好多寡,问其二便通利与否、颜色形态,问其睡眠安稳与否,问其劳逸忧思之情!”
“四曰‘切’:切其脉象浮沉迟数,切其肌肤寒热滑涩!”
“更要详录在案,逐年对照!发现隐疾沉疴之兆,如‘消渴’(糖尿病)之三多一少,‘胸痹’(冠心病)之心悸气短,‘积聚’(肿瘤)之体内异常肿块,及早干预调理!强健其体魄,方能使其为国效力,长久不衰!此制,先从成都、长安两京要员及前线大将始行,待制度成熟,再推及州郡!太医署需为此制,培养专门通晓‘察养’之道的良医!”
这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预防医学理念,如同惊雷般在殿内炸响!郑隐激动得须发微颤:“陛下!此乃承继《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圣训,开万世之先河!臣在华师遗稿中,亦见类似‘未病先防’之论,惜乎曲高和寡!今得陛下倡行,立规定制,实乃苍生之福,医道之幸!” 樊阿也深深拜服:“陛下洞悉人体阴阳消长之理,高瞻远瞩,臣叹服!此制若行,功在千秋!”
刘禅微微颔首:“诸位皆国士,朕以国士待之。入‘参详局’及未来太医署核心者,秩比六百石,岁俸优渥。更可在即将成立的国学‘医学’门下开堂授课,传授毕生所学,着书立说,泽被后世!朕只望诸位,抛却门户之见,精诚合作,为我大汉,为天下苍生,磨砺此济世之锋!”
厚禄、尊位、传道授业的平台,更有一个超越时代的宏大理想!董奉心中的疑虑被这宏大的愿景和务实的方案冲淡,眼中也燃起热忱。三国医者心潮澎湃,再无犹豫,齐齐跪倒,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臣(草民)等,谨遵圣命!愿为陛下,为参详局,为太医署,效死力!”
几乎在《本草》参详局于药香墨韵中紧锣密鼓运转的同时,另一项关乎国本的长远大计,也在刘禅的亲自擘画下,于锦官城西郊破土动工。
此地依山傍水,远离市井喧嚣。巨大的工地上,役夫如织,号子震天。粗大的梁木被绳索吊起,厚重的基石深深嵌入大地。一座规制宏大、气象庄严的建筑群已初现轮廓。大门处,一块巨大的青石匾额被红绸覆盖,上书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国学。
刘禅一身常服,未带仪仗,仅由侍中董允及数名侍卫陪同,亲临督建。他指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对身边气质儒雅的许钦(许靖之侄)道:“文休,此地,将是我大汉未来百年文脉所系,英才摇篮!你身为首任‘管学’祭酒(文官治理门类主官),担子重如泰山啊!”
许钦深深一揖:“臣惶恐!敢不尽心竭力!只是国学初立,门类规划、师长遴选、生员招募,千头万绪……”
刘禅目光如炬,胸有成竹:“朕已有计较。国学,当分五大门庭,如人之五指,各有所长,缺一不可!”他伸出五指,一一阐释:
“其一,管学!由卿执掌。授治国之道,习经史子集,明律法税赋,研郡县治理!培养的是未来州牧郡守、中枢重臣!师长人选,德才兼备,通晓实务为首要。除蜀中宿儒,更要延请避乱入蜀的河洛名士、荆襄才俊,甚至……待时局稍定,亦可礼聘关中、江东饱学之士前来讲学!眼界,一定要开阔!”
“其二,理学!”刘禅目光转向蒲元,“此门由蒲卿总揽。何为理?格物致知之理!天工开物之理!授农桑水利、营造冶炼、器械巧思!凡有一技之长,能利国利民者,无论出身匠籍、商贾乃至山林隐士,皆可入此门为师为生!蒲卿,朕要你将毕生冶炼之秘、机关之巧,倾囊相授!更要广发招贤榜,为朕网罗天下巧匠奇才!理学,乃富国强兵之根基!”蒲元抱拳如铁:“陛下放心!臣定将火候之秘、淬炼之精,传于后世!天下巧手,一个也漏不了!”
“其三,武学!”刘禅目光锐利如刀,落在马谡身上,“幼常,此门由你执掌!非仅授弓马刀枪之术!更要研习兵法韬略、山川地理、古今战例!要教他们懂得为将之道,首在忠勇,次在谋略,更在爱兵如子!幼常,你饱读兵书,参赞军机多年,经验教训皆足为后辈镜鉴。朕望你在此,沉心静气,为我大汉,磨砺出真正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马谡哽咽领命,眼中燃烧着浴火重生的斗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