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医学!”刘禅目光温和而充满希冀,“此门,将与太医署紧密相连。不仅授岐黄之术,识药辨方,更要研习那‘岁察养身’之理,培养通晓内外、能防能治的良医!师长,便是正在参详《本草》的国手!未来,朕要这‘医学’门下走出的良医,遍布州郡军营!”
“其五,”刘禅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杂学!”此名一出,众人皆露疑惑之色。
“何为杂学?”刘禅目光扫过众人,“凡不入前四门,然于国于民有大利之能,皆可入此门!善相马者,可为军育良驹;精天文历法者,可司农时、测灾祥;通晓番语胡文者,可通西域、联羌胡;擅营造园林者,可美城池、悦民心;乃至精于算账理财、明察秋毫之吏才,皆可入杂学之门!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此门祭酒,”他看向一直沉默旁听、以博物闻名的谯周,“允南(谯周字),由你执掌!为朕搜罗天下奇才异能,凡有一技之长,皆为国学所用!”
五大门类!管学治世,理学生财,武学定国,医学活人,杂学纳奇!这已不再是传统的官学体系,而是一个囊括文治武功、百工技艺、奇门异能的超级人才熔炉!许钦、蒲元、马谡、谯周无不心潮澎湃,深感肩负的使命何其重大。陛下之志,包罗万象,分明是在为未来一统天下、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奠定坚实而全面的根基!
“至于朕,”刘禅环视众人,朗声道,“自领国学‘祭酒’之职!凡国学大事,朕必躬亲过问!朕要这国学,成为天下英才心之所向,万般技艺汇聚之巅!”
“陛下圣明!国学之兴,大汉之幸!”众人齐声拜贺,声震云霄。
当成都的国学在夯土筑基,《本草》参详局在药香中激辩,太医署的框架在理念碰撞中逐渐成形时,千里之外的长安城,在战争的间隙里,另一股凝聚人心、扎根关中的力量,也在诸葛亮的亲自推动下,悄然萌发。
长安城南,原曹魏京兆府学旧址。虽经战火,主体建筑尚存。此刻,这里张灯结彩,门楣之上,一块崭新的匾额高悬——长安太学。
府学大堂,诸葛亮端坐主位,与关中士族代表会商重启太学事宜。在恩威并施(处置韦氏,礼遇杜氏、马遵、尹赏)之下,重启太学的提议获得广泛支持。诸葛亮宣布:太学广纳生员,无论出身,量才录用,授蜀汉官职,与蜀汉旧臣同等待遇!除经学外,更设律学、算学、书学,未来可增农桑、水利专学。并诚邀关中饱学之士入太学为师。杜恕出任律学博士,马遵、尹赏等关中才俊的名字也出现在首批博士和生员名单上,并被授予实职。
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关中士族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实实在在的进身之阶和家族利益,迅速冲淡了曹魏“正统”的虚幻光环。归附的暗流,在渭水两岸悄然涌动。
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潼关方向,司马懿如同最耐心的猎手,虽退兵数十里扎营,却并未远遁。袭扰、试探,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长安丞相行辕的灯火,依旧常常亮至深夜。诸葛亮案头堆积的军报,如同乱麻,却又被他梳理得井井有条。
“丞相,锦官城六百里加急!最高密级!”姜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呈上一个密封的铜管,火漆上盖着刘禅的私人小玺,更插着三根代表十万火急的红色翎毛。
诸葛亮神色一凛,屏退左右,只留姜维在侧。他亲自验看火漆无误,用特制小刀小心启封,取出内里帛书。前半部分,依旧是刘禅殷切询问他身体状况,叮嘱太医署新方务必按时服用的关怀之语,并通报了成都国学五大门类建设进度、太医署成立及“岁察养身”制的启动情况。
然而,帛书的后半部分,字迹陡然变得刚劲急促,内容更是石破天惊:
“……潼关乃国门砥柱,司马懿老谋深算,攻城之器必层出不穷。朕夙夜忧思,偶得先贤残篇启发,与蒲元及理学门下巧匠反复秘研,终有所得。此物名‘霹雳神弹’,其威远胜寻常石弹、火油罐!其秘在于火药配方精炼提纯,更以特制陶壳包裹,内填铁砂碎石,引信延时可控。发射之法,仍需借霹雳车(投石机)之力,然其爆裂之威,可碎石裂甲,声震魂魄,更能引燃大片火海!朕已命蒲元精选可靠匠人,于西山绝密工坊日夜赶制,得成品百枚。此物乃绝密,关乎长安存续,万不可泄于外!着心腹死士,伪装药材商队,分三批押运至关中,由卿亲自掌控,择机用于守城最危急之时!切记,此物威力过大,后坐亦猛,使用之霹雳车架务必加固!发射士卒需远离,免遭反噬!配方及详细用法,另附密匣之中,阅后即焚!……”
诸葛亮的心猛地一跳!霹雳神弹?威力倍增?!他迅速打开随帛书一同密封送来的一个巴掌大的精铁小匣。匣内,是数张薄如蝉翼的坚韧皮纸,上面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写满了配方比例、制作流程、使用禁忌。尤其最后一行朱笔小字,触目惊心:“单枚装药逾常弹三倍,爆裂中心三丈内,人马俱碎!慎之!慎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强汉之墨色如血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