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必成儒将之才,文韬武略自然不在话下!”
听着赵云讲述关羽和张飞的趣事,诸葛川额角直冒冷汗。
什么儒将之才,我还想说自己有 ** 之相呢!
再说了……
要是在星彩幼时就打她主意,怕不是要被张三爷的丈八蛇矛捅成马蜂窝!
就算他诸葛川有吕布再世般的武艺。
面对护女心切、战力爆表的张飞,恐怕也难逃一死!
到那时,诸葛川琢磨着……
被张飞**的自己,多半要像后世那句经典台词般向赵云求救。
“叔父救命啊!!!”
对此,他深信不疑。
想到此处。
忧惧赵云再迸出"云长千金唤银屏"之语,诸葛川急忙截住话头。
"叔父金玉良言!"
"小侄谨记教诲,至江陵必依叔父训示行事。"
话音陡转,青年故作迟疑:"适才叔父言及白马将军旧事,似有郁结难舒......"
"若蒙不弃,侄儿愿为途中解语人。"
"或可......"
"为您分忧一二?"
此问显是移花接木之计——将话头从自身转向赵云方才的异常。
闻此诘问,常山虎将忽泄出悠长叹息:"自以为掩饰得当......"
"终究......"
"瞒不过贤侄慧眼。"
赵云侧首望向烟波浩渺处,钢铸般的脊背竟显出几分佝偻。诸葛川默然静候,知故事尚未尽诉。
片刻,沉沉声线混着江风飘来:"若当年某未归乡奔丧......"
"与将军共守易京......"
"伯圭公或许......"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
"白马为证!苍天可鉴!"
那声惨笑裹着铁马冰河的回忆:"昔年率白马义从纵横北疆,何等痛快!"
战报传来时,我竟当了逃兵!
公孙将军和将士们至死都没等到白马义从的主帅归队。
赵云念起当年冲锋陷阵的军号,声音里满是悔恨。
诸葛川听出赵云心结,一时无言。
沉吟半晌,他开口道:"叔父此问,侄儿难以作答。"
寒光乍现!
青釭剑径直 ** 甲板,剑身笔直不颤。
这举动引得赵云侧目。
诸葛川朗声道:"但可以说说晚辈心中的白马将军——"
"就如这柄傲世名剑。"
"宁断不曲,刚烈无双。"
"更带着骨子里的傲气!"
"他宁可葬身易京城楼,也绝不向袁绍摇尾乞怜。"
"在这污浊乱世,这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
"更何况......"
"他是真豪杰!"
"当得起所有汉家子弟这一拜!"
"国难当头时,是他提着染血的汉剑镇守边关,护我山河。"
"或许手段过激......"
"但杀刘虞杀得对!"
"可惜我生不逢时,若在幽州,定要亲手斩了那个对胡人讲仁义的迂腐州牧!"
"这人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暗处咬紧牙关,浴血前行。"
"公孙瓒,正是如此。"
"在这荒唐的世道,连驱逐外敌的公孙伯圭都要遭人唾骂,那么……"
"易京城头的那场大火,对白马将军来说,或许反而是种解脱。"
"又或许,"
"他已厌倦尘世纷扰,决意前往那个名为黄泉的国度。"
"在那里,"
"有秦将蒙恬,有汉帅卫霍,有无数抗击异族而马革裹尸的将士……"
"在那里,"
"公孙瓒将在九泉之下重聚旧部,率领昔日白马义从,高呼'义之所至,生死相随'再战沙场。"
"纵使阎罗亲临,我大汉白马将军公孙伯圭——也敢拔剑相向!"
"不仅如此!"
"千百年后,当后人追忆这段烽烟岁月时……"
"他们或许会唏嘘董卓的暴虐,讥笑袁绍官渡之败,感叹曹操的奸雄手腕……"
"但,"
"当提及汉末白马将军公孙瓒时,必会尊其为英雄。"
"更甚者,"
"在英雄二字前,将冠以'民族'之称。"
"承载华夏之魂,铸就汉家儿郎不屈脊梁,无惧外侮之胆魄,持刃抗击胡虏之铁血风骨。"
"方为民族英雄!"
"诸葛川深信,这将是后世给予公孙伯圭最公正的评判!"
说罢,青年北望幽燕,恍若穿越时空看见那道白马银枪的身影。
那身影回眸含笑,眉宇间尽是释然。
草原上,战鼓声随着马鞭扬起而回荡。
那道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草海之中。
江风拂面,诸葛川眼前景象骤变。
幽州边塞旁,无数百姓正在为白马将军公孙瓒修筑祠堂。
祠中供奉着一尊银甲白马将军泥塑。
马蹄踏向北方,长刃直指草原。
即便公孙瓒已离世十余载。
在这大汉最北境的幽燕之地,仍有一群曾受他庇护的子民在缅怀着这位将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