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流转,冬去春来,转眼间便到了七月。长安城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原本规整的街道上忽然多了数千张陌生面孔——他们或身着青衫,手持书卷,眉宇间带着几分酸儒的清高;或腰悬佩剑,步履沉稳,眼神中透着武者的锐利。这些人来自天下各州,皆是听闻大汉开科取士,特地赶来长安应试的学子与武士。
客栈、酒肆早已人满为患,甚至连寺庙道观都挤满了借宿的考生。朱雀大街上,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学子争论经义,引得路人驻足;校场附近,则总有武士切磋武艺,叫好声此起彼伏。负责维持秩序的金吾卫士兵每日巡逻,虽忙碌却也难掩脸上的笑意——这等人才云集的景象,自汉末乱世以来,已是许久未见了。
养心殿内,刘进正听着田丰与王守仁汇报科举筹备情况。
“陛下,考场已设在国子监,共设考棚五百间,每间可容四人,足以容纳所有考生。”田丰递上名册,“截止昨日,报名参加文科者共计三千二百余人,武科者一千八百余人,比预想中多出近半。”
王守仁补充道:“臣已挑选了数十名清正廉明的官员担任考官,制定了严格的监考章程,杜绝舞弊。武科的比试场地也已准备妥当,弓马、兵器、兵法策论,各项科目皆有专人负责。”
刘进翻看名册,见上面既有来自关中、并州的考生,也有不少关东、甚至江南的名字,不由点头道:“好。天下人才,不论出身地域,只要有真才实学,朕都要。告诉考官们,务必公平公正,不可埋没任何一个贤才。”
“臣等遵旨。”两人躬身应道。
窗外传来街上的喧闹声,刘进走到窗边,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这场科举不仅是为朝廷选拔人才,更是向天下传递一个信号——大汉正在复兴,这里有他们施展抱负的舞台。
这数月以来,其他事情也发生了不少!首先,是北疆的李靖率领大军凯旋而归。这支平定匈奴的雄师在城外受到了百姓的夹道欢迎,士兵们甲胄虽蒙尘,却难掩脸上的荣光,手中的兵器反射着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李靖一身戎装,翻身下马,步行至皇宫门前,对着太和殿方向躬身行礼:“臣李靖,幸不辱命,平定北疆,归还陛下!”
刘进亲自出殿迎接,扶起李靖,笑道:“药师辛苦了!北疆平定,你功不可没,快随朕入宫,朕为你接风洗尘!”
大军凯旋的消息很快传遍长安,百姓们张灯结彩,欢呼雀跃。而随着大军归来的,还有数万被匈奴奴役多年的汉人——他们衣衫褴褛,却眼神明亮,当踏上长安土地的那一刻,不少人跪地痛哭,向着皇宫的方向叩拜,感谢刘进将他们从水火中救出。
此外,还有二十余万匈奴女子被带回。不过他们大多被安置在了并州。刘进并未将她们视为奴隶,而是下令在各个城池开辟安置点,为她们提供衣食,与汉人一视同仁。当然,她们的最终归宿,大多都会被嫁给汉人军士,其余的,也会嫁给汉人百姓。
“陛下,于夫罗等投降的匈奴部落已由薛仁贵将军派人接管,臣已按陛下旨意,命人妥善安置,未敢苛待。”李靖在殿内奏报,“另外,从匈奴降兵中挑选出的三万精壮,已编入骑兵营,不出半年,便可成为可用之兵。”
刘进点头道:“善。对待降者,要恩威并施。只要他们真心归顺,便给他们一条生路;若敢有异心,定斩不饶。”
除了李靖这边以外,与此同时,马腾与孙策、周瑜的家眷也陆续抵达长安。刘进早已命人备好宅邸,亲自召见了众人。当看到马腾的儿子马超——那个年仅十五、却已身长八尺、目如朗星的少年时,刘进不禁赞叹:“孟起果然虎父无犬子,将来必是一员猛将!”
他当即下令,将马超、马铁、马休、马岱,以及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族弟孙瑜、孙皎等少年,一并送入大汉武院或三舍学堂,与其他勋贵子弟一同学习。
孙策的旧部黄盖、孙立、孙新、朱治、吕范等人,也被刘进一一授予官职:黄盖任横野将军,率军驻守长安城外;孙立、孙新兄弟任偏将军,归入孙策麾下;朱治、吕范则入吏部,协助田丰处理政务。众人皆大欢喜,对刘进更是感恩戴德。
一日,孙策之母吴氏特意求见刘进,随行的还有一位容貌清秀、气质温婉的女子。
“陛下,妾身今日前来,是有一事相求。”吴氏对着刘进盈盈一拜,神色带着几分恳切。
刘进连忙扶起她:“孙夫人不必多礼,有话但说无妨。”
吴氏拉过身旁的女子,柔声道:“此女乃是妾身的妹妹,也是文台(孙坚字)的妾室。文台过世后,她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颇为不易。妾身想着,若能让她入宫侍奉陛下,一来能为陛下分忧,二来也能让伯符在朝中多些照应……”
刘进这才恍然。他对孙坚的这位妾室略有耳闻,据说性情温顺,颇有贤德。而吴氏此举,显然是想通过联姻,让孙策与皇室的关系更加稳固。至于妾室改嫁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在正常不过了,相信如果当家主母不是她的亲姐姐,她现在的生活恐怕连大多数百姓都不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