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播报完毕,养心殿内再次恢复宁静,只余檀香袅袅。刘进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宫墙,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黄金、粮草、人口、人才、模板……这一次的奖励,几乎解决了他眼下所有的难题。有了粮草和人口,雍州便能快速恢复元气;有了郑和、王承恩等人,宫廷内外的事务能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了尉迟恭、范仲淹、包拯,军政民政皆有可靠之人;还有三个珍贵的模板,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保障。刘进心里高兴着,看着娇俏可人的秋香,说道:“秋香,让其他人下去,你陪我休息一下!”
秋香闻言脸色一红,却还是高兴的照做了!她一直都特别听话!
一时间,风急雨骤!
时间匆匆,又是数日过去!
建安元年八月下旬,长安皇城的朝局已渐渐步入正轨。册封大典的喧嚣散去,各部衙门的官吏各司其职,往来公文在驿道上穿梭,昔日因董卓之乱而停滞的政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运转。
这日清晨,天色微亮,太极殿外的晨雾尚未散尽,王允、杨彪等老臣已身着朝服,立于丹墀之下。按照汉家旧制,早朝需在卯时三刻举行,也就是清晨五点半,此刻的天色不过蒙蒙亮,寒风卷着露水打在官袍上,几位年近古稀的老臣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却依旧挺直了腰杆——在他们看来,恪守祖制是为官之本,哪怕辛苦些,也断不能懈怠。
可左等右等,直到辰时将至,宫门外才传来内侍的唱喏声,宣告圣驾即将到来。众人赶紧依次进宫,准备朝会!
众人到各自的位置后,王允眉头紧锁,与身旁的杨彪交换了个眼神,皆是面露忧色。
“杨公,”王允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焦灼,“陛下登基不过数日,便要改易朝制,这……恐非吉兆啊。”
杨彪捋着花白的胡须,叹了口气:“王司徒慎言。陛下昨日已下旨,改早朝为每逢三、六、九日上朝,时辰也延后至辰时。此事已成定局,我等纵有异议,怕是也难挽回。”
正说着,刘进的身影已出现在殿门处。他身着常服,步履从容,比起登基大典时的威严,更多了几分随性。身后跟着高力士,手里捧着一卷奏折,见众臣已在等候,刘进摆了摆手:“众卿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待众人起身,刘进在龙椅上坐下,目光扫过阶下,见王允、杨彪等人面色凝重,便知他们心中仍有芥蒂,索性开门见山:“朕知诸位对改易朝制颇有微词,今日便再说几句。”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殿内的梁柱传开:“昔日早朝定在卯时,看似勤勉,实则不然。天未亮便召集百官,路途远的臣子三更就得起身,到了朝堂已是疲惫不堪,议事时难免精力不济。如此一来,看似恪守祖制,实则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王允忍不住出列奏道:“陛下,祖制乃祖宗定下的规矩,关乎国体,岂能因一时之便随意更改?若朝臣皆因时辰延后而心生懈怠,恐坏了朝堂风气啊。”
“王司徒此言差矣。”刘进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勤政不在时辰早晚,而在是否能办实事。朕将早朝改至辰时,是让众卿能养足精神,议事时更专注;改为每逢三、六、九日上朝,是让各部有更多时间处理具体事务,而非每日聚在朝堂空耗光阴。”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急事,朕已有旨意:凡关乎国计民生、边患战事的紧急要务,无论何时,哪怕三更半夜,都必须立刻报给朕;寻常事务,各部自行决断即可,不必事事请旨。各部处理不了的,交由王猛、刘伯温二位先生定夺;若他们也拿不定主意,再报给朕。”
这番话条理清晰,既解释了改制的缘由,又定下了处事的规矩。杨彪张了张嘴,本想再说些“君父当以勤为先”的道理,却被刘进接下来的话堵了回去:
“朕知道诸位担心什么。但如今是新朝初立,凡事当以实效为重。祖制中合理的,朕自然会遵循;但若已成桎梏,为何不能改?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
刘进的语气虽温和,态度却异常坚决。王允、杨彪等人看着年轻的帝王,心中虽仍有不甘,却也明白此事再无转圜余地。这位新帝看似年轻,却比他们想象中更有主见,绝非可以随意摆布的傀儡。
“臣等遵旨。”几位老臣躬身领命,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却也只能接受现实。
刘进见状,暗自松了口气。他并非贪图安逸,实在是前世的作息习惯难以骤然改变,更何况,他深知“效率”二字的重要性。与其让百官每日顶着黑眼圈在朝堂上应付差事,不如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处理事务,集中精力在固定的日子商议大事。
散朝后,刘进回到养心殿,一进门便脱下了沉重的朝服,换上轻便的常服。秋香连忙上前接过衣物,又递上一杯热茶:“陛下今日议事,瞧着比往日轻松些。”
“可不是嘛。”刘进接过茶盏,在软榻上坐下,笑道,“定了新规矩,往后不用天天天不亮就爬起来,也能多些时间看看奏折,想想事情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