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微微一笑,说道:“你说的这个情况,正是治疗这类疾病的关键所在。老人家的病,确实需要用温热的药物来驱逐体内的阴寒之邪,振奋脾肾阳气。但他体内的寒邪已经积聚了十年,根深蒂固,普通的温阳药力度不够,难以奏效。必须用附子、肉桂这类药性猛烈的纯阳之药,才能直达病所,迅猛驱逐阴邪。”
“可附子、肉桂都是药性非常烈的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虽然疗效显着,但也有毒性,而且药性燥热。如果直接服用,很容易刺激肠胃,导致恶心呕吐,就像你父亲之前那样,不仅治不好旧病,反而添了新的不适。”
胡明皱起眉头:“那可怎么办?不用这些药治不好,用了又怕伤身体。”
“别急,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更讲究‘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治病也是一样,既要知道病情的根源,也要了解药物的特性,扬长避短,才能药到病除。”岐大夫顿了顿,继续说道,“针对你父亲的情况,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外廓护药’之法。”
“外廓护药?”胡明和胡振山都好奇地看着岐大夫。
“没错!”岐大夫点点头,解释道,“就是用一些性质平和、健脾和胃的药物,包裹住附子、肉桂这些药性猛烈的药,做成药丸。这样一来,药物经过咽喉、胃部的时候,只会感受到外层平和药物的甘味,不会受到烈性药物的刺激,避免了恶心呕吐的副作用。等药丸到达下焦病灶部位,外层的药物溶解后,里面的附子、肉桂才会发挥作用,迅猛地驱逐阴寒之邪,消散积聚的包块。”
胡振山忍不住问道:“岐大夫,这方法管用吗?古代有这样的例子吗?”
岐大夫笑着说:“老人家,你放心,这方法自古就有,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金匮要略》中就记载了不少类似的用药技巧。比如古人治疗心病,会用朱砂做成红色的药衣包裹药丸,因为朱砂色赤,按照五行理论,赤色入心经,能引导药力直达心脏;治疗肝病,则用青黛做成蓝色的药衣,青色入肝经,能让药效精准地作用于肝脏。还有治疗恶疮的烈性药,古人会把药物塞进葱管里,再用嚼碎的葱白包裹住服用,既保护了咽喉,又中和了药物的刺激性,让药物能顺利到达病灶。”
“原来如此!”胡明恍然大悟,“岐大夫,那您给我父亲开的药,具体是怎么配的呢?”
岐大夫拿起笔,在处方笺上一边写一边解释:“我给老人家开的核心药方,是基于《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加减而来。四逆汤是治疗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经典方剂,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但针对你父亲的情况,我会加重附子和干姜的用量,再加入肉桂,增强温阳散寒、破症消积的功效。”
“不过,正如我刚才所说,这些药物药性猛烈,不能直接服用。所以我会把干姜、附子、肉桂磨成细粉,做成小小的药芯,晒干烘干,让它变得坚硬。然后再用人参、白术磨成的粉,厚厚的包裹在药芯外面,做成外层的‘护衣’。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白术味甘苦,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本草纲目》说它‘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这两种药物性质平和,既能保护肠胃,又能辅助附子、肉桂振奋阳气,一举两得。”
“那这些药该怎么服用呢?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胡明连忙问道。
岐大夫叮嘱道:“这些药丸,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三丸,用温黄酒送服。黄酒性温,能帮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附子有毒,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和煎煮,我会亲自处理这些药材,将附子久煎两个时辰以上,彻底去除其中的乌头碱,确保用药安全,你们尽管放心。”
他又转向胡振山,说道:“老人家,服药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千万不能再受凉。饮食上要以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生姜、大枣之类的温补食物,绝对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的东西。平时也不要做重体力活,避免弯腰、下蹲等动作,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身体恢复。”
胡振山连连点头:“岐大夫,您放心,我一定照您说的做!”
胡明拿着处方笺,感激地说:“岐大夫,太谢谢您了!我们跑了这么多地方,您是第一个把病情说得这么明白,还给出这么好的办法的大夫。您放心,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您的嘱咐来,希望我父亲能早日康复。”
岐大夫笑着说:“不用客气,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你父亲的病虽然顽固,但只要坚持服药,配合调理,一定能慢慢好转。我给你们开一个月的药,吃完之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我再根据他的情况调整药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