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凑过来看着药材,疑惑地问:“岐大夫,这些药都是补血的,那她呕吐得这么厉害,不用加专门止呕的药吗?”
“当然要加!”岐大夫笑着拿起几片竹茹,“你看这竹茹,颜色青青的,性微寒,专门能清热止呕,还能除烦,针对她这种虚火引起的呕吐最管用,比半夏那些温燥的止呕药合适多了。还有这个——炒黄连!”他举起一小撮黄褐色的药材,“黄连本来是苦寒的,能清火,但孕妇用了怕伤胃,我用姜汁给它炒过之后,寒性就减了,还多了温中止呕的功效,就像给清热药穿了件‘保暖衣’,既能清掉胃里的虚火,又不会损伤胃气,特别安全。”
最后,他拿起一瓶姜汁,往药包里滴了几滴:“再加点姜汁,一方面能增强止呕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制约竹茹、黄连的寒性,让整个方子的药性更平和,适合孕妇服用。这就是中医配伍的智慧,寒药热药搭配着用,既能治病,又不会伤了身体根本。”
小宇一边记录药方,一边追问:“师父,那这些药的用量有讲究吗?”
“当然有!”岐大夫点点头,“当归和生地黄各用12克,作为君药,量要足才能起到补血的效果;麦冬10克,茯苓10克,辅助补血滋阴;竹茹6克,炒黄连3克,止呕清火就够了,量多了反而会伤胃;川芎只用3克,它是‘血中气药’,能让补进去的血‘动起来’,避免瘀滞,但它有活血的作用,孕妇用的时候必须少放,安全第一。最后加3克甘草,调和所有药的药性,让整个方子更温和。”
他把开好的药方递给王先生,仔细叮嘱:“这药每日一剂,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加水煎两次,每次煎出一碗药汁,把两次的药汁兑在一起,分三次饭后温服,每次少喝一点,别一次喝太多,避免刺激肠胃。服药期间,辛辣、油腻、温热的食物都不能吃,像桂圆、荔枝、羊肉这些,暂时都别碰,清淡饮食最关键。”
林女士忧心忡忡地问:“大夫,我现在吃什么都吐,这药会不会也吐出来啊?”
岐大夫温和地安慰她:“你放心,这方子配伍平和,兼顾了止呕和滋养,你先小口尝试,要是实在恶心,就含一小块生姜片,缓解一下再喝。除了吃药,我再教你几个日常调理的小方法,很适合你这种都市孕妈。”
他接着说道:“每天早上起来,用麦冬和石斛各5克,泡水当茶喝,这两样都是滋阴润燥的,就像给身体做‘液态面膜’,深层补充阴液;下午可以煮点桑葚枸杞粥,桑葚能滋阴补血,枸杞能养肝明目,正好对症你眼睛干涩、手心发热的症状,给肝经这个‘血库’充充电;晚上睡觉前,用吴茱萸研成细末,加少量醋调成糊状,贴在脚心的涌泉穴上,用胶布固定,能引火下行,帮助睡眠,这是‘上病下治’的道理,特别管用。”
岐大夫又站起来,示范了一套简单的“养血操”:“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花五分钟做一做,搓热手心,轻轻熨烫双眼,能养肝血、明目;用拇指按压手腕内侧的内关穴,每次按压一分钟,酸胀感最佳,能和胃止呕、宁心安神;脚趾用力抓地,再放松,反复交替几十次,能引火下行,缓解手心脚心发热的症状。这些小动作不费力气,坐着、躺着都能做,很适合孕期不方便大幅度运动的准妈妈。”
王先生连忙拿出手机,把这些注意事项一一记下来,又追问:“岐大夫,我们之前听人说补血要多吃红枣、阿胶,要不要给她买点补补?”
岐大夫摆摆手:“现在可不行!红枣、阿胶虽好,却偏温热滋腻,你爱人现在虚火正旺,吃了好比往烧红的铁锅里倒油脂,只会加重虚火,反而补不进去。等孕吐缓解了,阴血慢慢恢复了,再少量进补不迟。真正的补血,不光要靠‘补’,更要靠‘养’,就像给手机充电,既要插充电器,也要关掉不必要的程序,避免耗电。你爱人现在最需要的是静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这比吃任何补品都管用。”
林女士夫妇连连道谢,拿着药方离开了岐仁堂。三天后,两人再次来到诊所,林女士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脸上有了些许血色,不再像之前那样憔悴。
“岐大夫,太谢谢您了!”林女士激动地说,“吃了您开的药,第二天呕吐就减轻了,现在能喝下小半碗粥了,手心脚心也不那么烧了,晚上能睡上四五个小时了,这真是救命啊!”
岐大夫再次为她切脉,手指感受着脉象的变化,笑着说:“很好,你的脉象已经平和多了,舌红的症状也缓解了,虚火降下去了,阴血开始恢复了。方子不变,再吃四剂巩固一下,日常的调理方法继续坚持。记住,孕期养生,贵在‘平和’,《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情愉悦,饮食清淡,起居有常,就是对自己和宝宝最好的呵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